logo

扒盐工:黝黑的脸换来雪白的盐

【连网】(记 者 赵芳 通讯员 叶维友)有句老话说:人生有三苦,晒盐、打铁、磨豆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盐时说:“世界上最难吃的食物,就是忘了放盐的食物。”我们每天与盐接触,是否知道盐工们的劳动环境是怎样一番情景?”

每年的收盐季节,是盐工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不分昼夜地穿梭在盐田里,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体力劳作。9月10日,秋季扒盐工作拉开帷幕。记者来到位于徐圩新区的徐圩盐场,体验盐场工人的咸味生活。

4:30 天刚亮就起床

9月10日凌晨4时30分,天刚蒙蒙亮,赵红就从睡梦中醒来。

简单洗漱,匆匆吃完早饭,她就穿上长衣长裤、戴上遮阳帽、包上头巾、穿上水靴、戴上手套,“全副武装”走出家门。尽管她每天都这样“全副武装”,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

今年47岁的赵红,是从事了20多年扒盐工作的老盐工了,对于制盐可算是行家。2003年,赵红与丈夫张广进承包了徐圩盐场西港服务区老唐西一单元的制盐工区,夫妻俩把家搬到盐滩上,每天守着26公顷的盐田同吃同住。

5:00 扒盐工作开始

银白色的盐海一望无垠,渠道纵横交错,盐田银光闪闪,十分美丽。

赵红轻车熟路地走在盐道上,今天,她要和工友们一起扒盐。来到盐池边,她和维护工、交班人员进行交接,了解上一班的扒盐情况。

如果说,原盐生产的前期管理是个细致活儿的话,那么扒盐就是真正的体力活儿了。

5时许,赵红所负责的出盐池里,牵引机马达轰鸣。11名扒盐工各司其职,推盐的、清边的、操控机器的,各道工序井然有序。

赵红和另一名负责推盐的扒盐工共同手持“扒盐斗”,在牵引绳的带动下,将雪白的海盐推起、集中,再由吸盐泵吸到传输带上,传送到岸边堆积成盐廪。

赵红告诉记者:“这里是海水制盐,一年中就是秋季收一次盐,我们叫‘秋扒’。‘秋扒’从每年的9月初开始,持续一个多月时间,这期间,我们必须不分昼夜、一天三个班制轮流干。扒盐这活,没干过的不知道,那是汗珠子砸脚面子,很不容易。”

10:00 已经累得够呛

上午10时许,气温开始升高,盐池内蒸发量变大,显得有些燥热,盐工在盐池内扒盐的滋味儿可想而知。

又干了半个小时左右,已经累得够呛的赵红和工友放下扒盐斗,蹲在盐池旁边休息,喝点水。赵红说:“扒盐工作一个班制需要5—6个小时,每工作半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休息时,他们通过大量的饮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空的扒盐斗有六七十斤,虽然推盐的时候有牵引绳带动,能省点力气,但是回来的时候要两个人抬着,半个小时里十几个来回,人的体力达到极限,会很疲惫。”赵红说。

休息间隙,赵红伸出双手向记者展示她手上厚厚的老茧。被磨出的厚厚老茧,坚硬粗糙。

“我们盐工,如果手上没有老茧就不正常了。”她笑着说,“现在都是用高压泵帮着抽盐,以前我们扒盐,都是用手推车一车车地将原盐推到盐廪上,一天下来,手上要起好几个大泡!”

经过5个小时的工作,赵红虽然有点累,却没有丝毫懈怠,拿起扒盐斗继续工作,她必须得跟时间赛跑。

11:00 一个班制结束

上午11时,赵红当天第一个班制的工作终于结束了。

回到家,赵红换下一身的衣服。一上午的辛苦劳作,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非常难受。

换完衣服,赵红马不停蹄地开始做午饭。很普通的两菜一汤:红烧沙光鱼、炖豆腐、西红柿蛋汤。“‘秋扒’的时候最忙人,我们吃饭就很简单,早晚稀饭馒头,就点咸菜,中午一般都是两菜一汤。”赵红说。

和丈夫吃完午饭,赶紧把衣服洗了洗,挂到绳上晾好,然后回屋躺下,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15:30 检查塑料苫布

看天气预报第二天会下小雨,15时30分许,赵红和丈夫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去检查塑料苫布。

每个盐池都盖有一块黑色的塑料苫布,晴天的时候会被收到池边,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就要盖到池子上,防止雨水落到盐池里。

赵红夫妻俩和几位盐工,蹲在岸上一点一点拽着塑料苫布进行检查,看看上面有没有破损的地方。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需要长时间蹲在盐池边,也是个体力活儿。

“农民喜欢下雨,我们最怕下雨。”赵红说,因为阴雨天影响了水分的蒸发,也降低了收成。扒盐工作都是24小时制的,只要大雨来临,无论什么时间,哪怕深夜也要起床,奔赴盐场抢收盐,“如果抢收不及时,我们的辛苦劳作就会打水漂。”

18时左右,天渐渐黑了下来,检查完塑料苫布,赵红早已累得精疲力竭。晚饭后的夜生活就是睡觉,但是赵红依旧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或许深夜或许凌晨,她还要为下雨天的拉塑料苫布奋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