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文 樊晓姝/图)在赣榆的乡间与街巷,四名学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曾低头:父亲残疾、夫妻俩供姐弟仨读书,庄万青带着父母的期盼考入师范院校;父亲离世,母亲打零工拉扯女儿长大,王文慧在低保的日子里盼着考研归乡;父亲车祸去世 ,母亲独自养育一双儿女,范笑握紧医保专业录取通知书想为母亲"减负";父母离异,蒋志强把浸透汗水的4000元工资塞进母亲掌心……
他们的青春,在困顿中扎根,在坚持中生长,用奋斗书写着寒门学子的倔强与向往。
父亲残疾,夫妻俩供姐弟仨读书
庄万青556分考取云南师范学院
时隔两年,我们再次来到赣榆区城西镇仙二村庄如意的家,门前那棵石榴树枝繁叶茂,饱满的石榴沉甸甸挂在枝头。今年高考,我们帮助过的庄如意弟弟庄万青556分考取云南师范学院。
夏日的闷热里,庄家三个孩子挤在一间房里避暑——姐妹俩在床上,弟弟庄万青在地上打地铺。"省点空调费,凑一起还能互相聊聊天。"庄万青挠挠头,露出腼腆的笑。
客厅里,庄万青父亲左腿的义肢在裤管下隐隐可见。"2008年开大车出的事,昏迷三天三夜,盆骨碎了,左小腿没保住。"他撸起裤腿,义肢接口处的皮肤泛着红,"早上起来不难受的时候会干干活,可这义肢总不合适,左腿经常磨得流血。"
庄万青妈妈端来一杯水,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我这腰不要,还有风湿病,常年吃激素药,干不了重活。"她轻轻捶着腰,"现在油条也不卖了,在城西一服装厂打零工,一天100元,一个月3000元左右。"
墙上贴着三个孩子的奖状,庄万青父亲望着奖状眼里有光:"还好一家五口都有低保,每月1600元补助,加上一亩二分地的收成,够糊口了。"父亲最骄傲的是三个孩子懂事,"砸锅卖铁也要把他们供成大学生,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指望。"
今年高考,毕业于海头高级中学的庄万青以556分考取云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其实没考好,少考了30多分。"他有些懊恼,"高考前一天着凉拉肚子,前一晚还在挂水,三天几乎没吃饭。"即便如此,他的物理仍考了92分,作为班级物理课代表,这是他的骄傲。
"学校给了3000元励志奖学金,特别感谢学校,班主任老师也一直鼓励我。"庄万青语气诚恳,"我从没补过课,能考上大学全靠老师帮忙。"
这个从小喜欢数学的男孩,说起专业眼睛发亮:"就想学数学,大学打算考研转计算机专业,以后想从事软件开发类的工作。"
暑假里,庄万青没闲着,在亲戚家当家教挣了1000多元;妈妈则在城西打零工补贴家用;74岁的爷爷奶奶还在地里忙活......一家人各司其职,为孩子们的学费和梦想添砖加瓦。
父亲离世,母亲打零工拉扯女儿长大
王文慧500分考取陇东学院
落日的余晖洒在赣榆墩尚郑庄村的农家小院里,金黄的玉米在晒场上铺成一片暖色。"这些玉米晒好了能喂鸡,也能省点钱。"王文慧妈妈站在院子里笑着说。
我们见到王文慧时,她刚从四大爷家赶回来。"天太热了,四大爷家有空调,能凉快些看书。"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妈妈在镇上小吃部帮人包包子、包饺子,一小时10块钱,每天能挣40-50元。"王文慧轻声说,妈妈的手因为常年沾水,总是布满裂口,"她身体不好,重活干不了,工作也不稳定。"
母女俩的生活全靠低保支撑:"每个月600-700元的低保金,省着点花也能将就。"王文慧妈妈顿了顿补充道,"平时家里种点小菜也可以将就,农村有个菜园子,也能省点钱。
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因车祸去世,至今已经16年。哥哥在湖南老丈人家打零工,"哥哥要养两个孩子,自顾不暇。"王文慧懂事地说,家里的事她从不多问,只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今年高考,王文慧500分考取陇东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高考成绩确实不太理想。"聊起成绩,王文慧的声音低了些。作为赣榆高级中学的学生,她平时成绩稳定在600分以上,"高考前一天整夜没睡着,脑子昏沉沉的,发挥失常了。"
好在班主任及时帮她分析志愿:"老师说陇东学院的自动化专业很不错,以后就业路子宽。"女孩眼里重新亮起光,"虽然离家远点,但能上大学就很满足了,以后还能考研考回江苏呢!"
在村里,王文慧是出了名的暖心女孩。"平时看见流浪猫流浪狗会忍不住喂点吃的。"她笑着说,院子角落里还放着一个装满剩饭的小碗,"它们跟我一样,有个家就好了。"
刚考完试的她难得清闲:"高中三年太拼了,想先歇一歇。"但她心里早有规划,"明年暑假打算出去打暑期工,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减轻妈妈的负担。"未来,我还想考研,考回江苏来。"
王文慧的手里拿着一部智能手机:"这是四姨给买的,平时查学习资料全靠它,幸亏家里长辈经常帮助我们,我很感激。"
暮色下,女孩的眼神格外坚定。她轻轻抚摸着录取通知书,"不管在陇东学院读几年,我都要努力考回来,离妈妈近一点,也离梦想近一点。"
父亲车祸去世,母亲独自养育一双儿女
范笑500分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8月中旬,当我们再次踏上赣榆区城头镇谢坡村这片熟悉的土地——三年前曾因哥哥范淩宇(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梦而来访的地方,母女俩早已站在路边等候。看到我们下车,女孩腼腆地笑了笑,眼里藏着对未来的期盼。
这座农家小院和三年前别无二致。堂屋衣架上挂满洗净的衣物,房间收拾得齐整,唯一缺席的是哥哥。 “哥哥今年大三,在学校复习准备考研。 ” 范笑说,父亲早年间车祸离世后,这个家就靠着母亲微薄的收入和低保金支撑。
今年高考,范笑以500分考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医疗保险专业。
" 500分也算是正常发挥。"范笑轻声说着。原本她第一志愿填了离家更近的泰州学院,没成想落榜后被第二志愿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医疗保险专业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又喜又愁,专业挺好的,就是学费比我想象中高太多。"她低头抠了抠手指,"当时还填了新疆的学校当保底,其实打心底里不想去那么远,就想离妈妈近点。"
一旁的范笑妈妈眼眶微红,48岁的她在镇上饭店打工,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总犯。"医生说不能老坐着,可店里活儿忙,哪能歇着。"妈妈叹了口气,又立刻扬起笑容,"好在俩孩子都懂事,笑笑暑假在家还天天给我做饭。"
谈起高三日常作息,范笑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高三时每天6点到校,晚上10点放学,10点半宿舍熄灯,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刷题了。
"如今暑假在家,她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清晨背单词,下午学驾照,傍晚系上围裙给妈妈做晚饭。"妈妈腰不好,我多做点家务,她就能少累点。"
一家三口靠着低保维持生计,学费成了眼下最大的难题。但范笑从未抱怨过,反而把压力化作动力。"未来想好好学习,争取考研考个好学校。"她抬头望向远方,眼神坚定,"我知道读书是现在最靠谱的出路,等我有能力了,就让妈妈不用再这么辛苦。"
父母离异,他拿暑假工资给妈妈"补贴家用"
蒋志强517分考取徐州工程学院
"妈,这是我暑假挣的4000多块,您先拿着补贴家用。"8月中旬的傍晚,蒋志强把刚领到的工资递到妈妈手中,汗水还顺着额角往下淌。妈妈接过钱,指尖轻轻摩挲着儿子晒黑的脸颊,红了眼眶:"俺家志强长大了,真是妈的好孩子。"
这个2007年出生的腼腆少年,今年以517分的成绩考上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可在他心里,这个分数"没发挥好"——尤其是化学只考了63分,"考试时太紧张了,总想着不能让妈妈失望。"
蒋志强的成长路,藏着太多不易。初二那年父母离异后,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妈妈肩上。妈妈在班庄镇一家玩具厂打工,每月工资仅1000多元,却要撑起租来的三间小屋。
"妈妈对我学习要求特别严,总说'成绩不能降,好好学习才有出路',但她自己省吃俭用,从没亏待过我们姐弟仨。"蒋志强轻声说,妈妈的唠叨里藏着最深的期盼。
更让人心疼的是家里的变故。去年,在浙江打工的焊工父亲在工地被砸伤脚,"医生说差点要截肢,借钱治了好久才好,但现在走路还是不协调。"蒋志强低着头,"以前爸爸负责我们姐弟仨的学费生活费,一年就过年回一次家,现在他住在老家,帮不上啥忙了。
"妈妈还要偶尔照顾65岁的外婆,姐姐今年大专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妹妹开学才上三年级,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这个暑假,蒋志强没闲着。7月10日起,他就到厉庄一家手套厂打工,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坐近1小时车赶在7点到厂,一直干到晚上7点才下班。"一天130块,干到8月21日正好挣了4000多。"他掰着手指头算着,"拿到钱第一时间就想交给妈妈,她太辛苦了。"
打工间隙,蒋志强还不忘在家辅导妹妹英语。"妹妹很听话,我给她辅导时,她听得非常认真,有不懂得还会问我。"蒋志强轻声感慨。
填报志愿时,家里长辈帮着选了徐州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他们说这个专业好就业,我想着以后能回连云港工作,离家近,方便照顾妈妈和家人。"
蒋志强早已规划好未来,"到了大学我要好好学习文化课,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争取少让妈妈操心。"这个暑假,他特意关注了学校的动态,手机里存着徐州工程学院的校园照片。
9月6日就要开学报到了,蒋志强说:"未来想好好学本事,等工作了就让妈妈别再去玩具厂受累了。"少年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坚定的力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也照亮了这个普通家庭对明天的期盼。
●庄万青大一开学费用:6200 元。
●王文慧大一开学费用:5300 元。
●范笑大一开学费用:19936元。
●蒋志强大一开学费用:8000元。
●助学热线:13851291243(加微信请备注“助学”进助学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