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文 牟进勇/图)斑驳潮湿的墙面,与满床金灿灿的奖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走进东海县房山镇吴场村倪冬生的家,桌上摆着两盒药——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他和哥哥出生便被查出患有血友病,无法正常凝血。今年19岁的倪冬生,体重只有90斤。父母四处打工,依然凑不齐兄弟俩高昂的治疗费用。
今年高考,倪冬生以620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录取。“因为喜欢药学,所以选择这个大学。毕业后,我想从事特效药研究,造福更多的人。”面对命运的挑战,倪冬生选择用知识改变命运,更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患者。
哥俩先天性血友病
父母打零工为孩子挣医药费
倪冬生的家,是一处老旧的农家小院。“这是1998年我们结婚时盖的,快30年的老房子了。”倪冬生父亲常年干农活、打零工,皮肤黝黑。
推开房门,屋内闷热潮湿,墙面的裂缝以及雨水浸渍的斑痕,诉说着房子的年轮。堂屋内,一架子的书,是兄弟俩珍藏的宝贝。
酷热的天气里,兄弟俩的床上还铺着被褥,蚊帐上方吊着一架小风扇。“我们的身体不能触碰尖锐的物品,凉席也不行。万一出血了,很难止住。”哥哥倪冬业解释说,“我俩从小被确诊为血友病,不能碰撞、要经常打进口凝血因子、饮食要非常注意……”
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遗传病,伤口愈合时间比常人慢得多。“兄弟俩每隔3天就需要静脉注射进口凝血因子,15支药就要2万多元,医保报销后,每月仍要自掏6000多元。”父亲摩挲着桌上的药盒说,自己种地、打工的收入,几乎都填进了“药罐子”。
兄弟俩均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53岁的倪冬业父亲右臂肌无力,干不了重活。“学校体恤我家困难,让我们夫妻俩在学校干些杂活。我做保洁,孩子妈在食堂打工。”
为了给孩子攒医药费,母亲凌晨3点就得起床揉面、择菜。一早五六点给学生打饭,然后刷碗。
“我从江苏师范大学财经类专业毕业后,本来也能挣点钱补贴家用的,但是因为每天都要打针,不能出外勤,只能无奈辞职了。”哥哥倪冬业黑眼圈明显,说话声音也很轻。
家庭的经济来源捉襟见肘:四口人享受低保每年1700元,兄弟俩每月各有300元残疾补助,倪冬生高中三年每年获民政部门1000元补贴,东海爱心义工“飞鱼”每月资助他300元生活费。可这些,在每月6000多元的药费面前,显得如此杯水车薪。“多亏了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我们才能撑下来。”倪冬生父亲的话语里,是深深的感激。
为梦想不懈努力 620分考取中国药科大学
这个家最亮眼的当属满墙的奖状,能铺满一整张床。从“三好学生”到“英语竞赛一等奖”“高级中学之星”,都是倪冬生一路努力的最好证明。
“体育中考申请免考也是因为患病原因,不能剧烈运动,连跑跳都得小心。”倪冬生笑称自己是“温室里的学生”,但这份小心从未浇灭他的求知欲。初中时,他以759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海外国语学校,学校免除了学费;高中进入东海高级中学理科强化班。他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最坚实的阶梯。
谈及高分秘籍,倪冬生说得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紧跟老师节奏,上课百分百专注,课后再把教材吃透。”他特别强调“教材要烂熟于心”,比如生物复习资料,他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考了91分。
这份踏实让他在高考中收获满满:总分620分,语文更是考出120分的高分。“多亏了语文老师,他是教研员,教我们加强阅读,真是找对了路子。”面对新题型,老师的鼓励“敢写就有分,别怵着”给了他从容,这是逆境中练出的底气。
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离家近的南京,锁定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招生组来学校宣讲时,讲了医院、药企的就业方向,我一下子就心动了。”他说,自己打小生病打针,太懂患者的苦,想着如果学医的话,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想在科研领域,研究最有效的特效药,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更多人不用再为一支救命药发愁。”
这个暑假,倪冬生没闲着。得知8月20日前需通过入学考试,他早早登录学校官网自学临床药学课程。“听说成绩进年级前10%有机会转药学专业。”他目光灼灼,“以后想进药企,考研深造。”望着电脑屏幕上的课件,这个90斤的瘦小男孩,眼里都是光。
录取通知书已送达,但9736元的开学费用,对这个家庭而言则是重担。倪冬生望向窗外,目光坚定。他知道,迈入中国药科大学的校门,只是追寻“良药”梦想的第一步。这个曾在黑暗中咬牙前行的少年,正一步步走向光明,他追寻的,不仅是个人的理想,更是无数同病患者期盼的“特效药”。
赣榆学子石炳东 收到爱心助学款1.5万余元
昨日,本报报道了赣榆励志男孩石炳东圆梦四川警察学院的故事。12年前,一场意外夺走了石炳东的父亲,留下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今年,石炳东如愿以偿,557分考取四川警察学院法学专业。
“今天这个同学我来资助吧!”昨日上午,故事见报后,爱心人士国汇电力有限公司乔飞资助石炳东1.3万元,“暑假如果有时间也欢迎他来我们这里实习。”
“一点心意,祝石同学前程似锦。”市工投集团姚永旭也献出一份爱心。截至昨日中午,石炳东共收到10位爱心人士捐出的1.578万元助学款。社会的爱心暖流,也为他注入无穷的动力。
9月3日,倪冬生即将到学校报到。面对9736元的开学费用,他们全家深感压力。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追光的少年,请联系本报助学热线。
●倪冬生大一开学费用:9736元
●助学热线:13851291243(加微信请备注“助学”进助学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
●报名条件:连云港籍2025级本科录取新生(不含免学费专业);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孤儿、建档立卡子女、城乡低保子女,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子女优先)。
●报名方式:助学热线报名;微信扫描二维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15日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