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刘琴:义务献血23年传递生命温度

【连网】“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想尽量多帮助一些人。”5月19日,在刘琴的家中,她拿出厚厚一叠献血证,上面标注着她每次献血的时间和献血量,年仅四十多岁的的她,已经献血25次,累积捐献6600毫升的献血量。由于献血量大,前不久,她还荣获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家住墟沟街道南巷社区的刘琴是一名社区工作者,长发圆脸的她目光亲切友善,给人一种淳朴憨厚的感觉。刘琴告诉笔者,虽然获得这么多荣誉,她很开心,但是最开心的还是每次献血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血被缓缓抽出来,想到可能会把一个陌生人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这在她看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正是凭着这个想法,23年来,刘琴一直坚持义务献血。上个月她还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者友善助人的价值观,传递着生命的温度。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当初的情景依旧深埋在刘琴的记忆里。那是1998的冬天,刘琴在市区原百货大楼附近逛街。这时,一辆白色的印有红十字标志的献血车停靠在那里。周围人头攒动,好奇的刘琴也走上前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献血车外的宣传标语引起了她的注意,“血库急缺A型血,请大家踊跃献血。”这句话,触动了她的神经。想到自己刚好是A型血,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大声地说:“我要献血!”

有了第一次的献血经历后,刘琴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她每年都会参加义务献血。从从1998年到2021年,她无偿献全血25次,累计6600毫升。

不仅如此,这些年,“献血”两个字仿佛刻入了刘琴的心里,她不仅在连云港献血,外出旅游的时候,她也是第一时间寻找大街上的献血车去献血,留下希望的血液。因此,在刘琴众多的献血证里,还有标注献血地点是北京和安徽六安的。

因不满足仅仅捐献全血,从去年开始,刘琴又开始捐献成分血,只要接到捐献请求的电话,她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捐献。有一次,在接到捐献成分血请求电话时,她却因为身体不舒服不适合捐献,这让她十分着急。于是,她开始动员和她血型一样的爱人去捐献。结果,她的爱人也毫不犹豫地去捐献了。

如今,她的爱人和她一样,每年都会定期去献血。有时候,他们夫妻俩去献血时,还会带上女儿一起,希望女儿将来也和他们一样,加入义务献血行列。前不久,刘琴还和爱人一起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实现了她多年来的心愿。

其实在生活中,刘琴也是远近闻名的热心人。因为在社区工作,刘琴结识很多贫困老人。除了工作以外,生活中,刘琴也始终将他们放在心上。她经常给贫困或者独居的老人送吃的用的,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

5年前的一个夏天,夜里突降暴雨,凌晨一点多,刘琴被雷声惊醒。一想到住在山上的一位独居老人,她开始担心起来。于是便立刻起床,叫醒她的父亲和她一起,往老人家中走去。幸亏刘琴去的及时,老人的房子漏雨,看着雨越下越大,老人十分无助。于是,当天夜里,刘琴和父亲一起把老人接下山,并为老人安排了临时住处和食物。这些年,刘琴帮助过的老人不计其数,这些老人都感激地唤她“小乖”。每次刘琴去看他们,他们远远看见她,便会激动地迎上来,仿佛迎接自己的闺女。

多年来,刘琴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也收获了人们敬佩的目光,但在她看来,这些太过于平常,不值得称赞。“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会去做,只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刘琴说,她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也不想考虑太多,有生之年,只要自己能够做到,她会毫不犹豫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持续传递着爱心和奉献精神。(记者 徐誉宁 通讯员 秦泗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