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连云区: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清单 探索基层治理与服务新路径

【连网】(记者 徐黎一 通讯员 胡小鑫 孙正凯)“以前光应付报表和会议就够忙的,现在报表精简了50%,会议少了近一半,我们每天至少能多3个小时泡在居民中间。”日前,在江苏连云港连云区连云街道,庙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储旭算了一笔“时间账”。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连云区委社会工作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的具体实践——通过权责匹配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从源头为基层松绑减负,不仅催生了社区服务的新变化,更探索出一条服务新就业群体、激活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减负后的社区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了核心服务上:为独居老人定期上门送医送药,帮困境家庭链接帮扶资源,更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群体——新就业群体。

近年来,连云区针对调研过频、材料报表多、“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为基层乡街卸下多余的担子,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走到百姓身边、下沉服务一线。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抓发展、纾民困。庙岭社区毗邻港口,每天往来的货车司机络绎不绝。“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连口热饭、热水都难保障。”社区干部看在眼里,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协调支持下,迅速打造“司机之家”,让奔波的司机有了歇脚的港湾。这样的暖心场景,在连云区多个社区出现。今年以来,连云区新建了4家“连新续航驿站”,其中就有位于连岛街道大路口社区的“红鸥驿站”。该驿站不仅为网络主播等提供基础便利,连云区委社会工作部还积极链接培训资源,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开展电商技能培训。

“减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基层更有能力服务群众、激活治理。”连云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通过为基层松绑,社区得以深耕服务,这一举措凝聚了新就业群体,又反哺基层治理,形成“减负—服务—共治”的良性循环。

“你好,景区入口处有一井盖松动,已拍图上传平台。”网络主播刘女士在直播下班途中,习惯性地用手机拍下路面隐患,上传至社区治理平台。没过半天,她就收到了“已修复”的反馈,还拿到了社区发放的“治理贡献积分”。据悉,连云区新就业群体主动化身“流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等活动参与社区治理:松动的井盖、不亮的路灯、乱堆的杂物……这些城市“微问题”经他们上传后,由社区联动职能部门快速处置。据统计,今年以来,仅新就业群体就通过该机制反馈并推动解决问题50余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