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 张晨晨 李晓敏 宋骁
“翻过一页又一页,可是啊,这历史书太小太小,装不下征途的波澜壮阔;装不下英雄的满腔赤诚……”
7月22日至23日,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在长沙望城区举行。代表江苏出战的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陈莹莹,抽中讲述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故事。
以“山一样的背影”为题,以张自忠在赣榆长大的历史为引线,最终,她在30位专业组选手中脱颖而出,总分位列第七,斩获“金牌讲解员”称号。她也成为本届赛事中,江苏省内唯一、连云港市首位获得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的讲解员。
比赛前一天仍打磨稿件到凌晨
“2022年6月的一天,我在抗日山脚下做口述史采访时,听见老兵无意间的一句哼唱:‘赣榆街,尘土扬,无赖逞凶欺老乡。张自忠,血气刚,挺身掀翻恶霸王。’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位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竟然是在我的家乡长大。”这是她开讲的第一段话。
决赛现场,陈莹莹抽到3号签入场,这个较早的出场顺序在评分中并无太多优势。但她始终怀揣着对先烈的敬意,顶着压力走上舞台,成功讲解了张自忠将军为国而战、壮烈殉国的悲壮历程。其中,她特别以张自忠幼年在连云港市赣榆成长的经历作为切入点。
时间回到7月17日,“刚抽到题目时,我就感觉到题材有难度,因为张自忠将军这位抗日名将的故事早已被无数人讲述了无数遍。”陈莹莹感觉到压力倍增。彼时距离决赛只有4天时间,稿件如何有记忆点,成为她日夜琢磨的难题。
“今年的比赛中,创新点占了30%的评分权重,一个好的宣讲者在诠释人物时要始终做到内容为王,稿件创作一定要有新的切入点,要把个人感悟融到故事当中。”恰巧,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她发现《连云港日报》曾经的一篇报道,详细记述了张自忠在连云港生活的历史;她猛然想起自己在抗日山下做口述史采访时,听到有关张自忠的歌谣,这让她如获至宝。
最终,她将这句歌谣作为切入点,与市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郝芳将稿件一遍遍打磨修改。那几天,她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稿件反复修改,直到比赛前两天才最终定稿,甚至在比赛前一天,她仍背稿至凌晨一两点,每个语气、每个眼神都不断推敲。最终,她站在舞台中央,声音清亮又带着历史的厚重,将现场评委与观众瞬间拉回1940年那个烽火连天的5月。
以“英雄故事”一举夺得金牌
沿着张自忠将军抗日救亡的历史主线,配合着背景视频中翻动的历史书页,短短6分钟,陈莹莹带着大家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从张自忠将军的抗战历程,到祖国的东南西北,最后定格在驾驶着81192号战机的王伟、矗立在海拔5000米高原的祁发宝、在吉林大学实验室里伏案的黄大年等各时期英雄人物身上,“他们的精神早已注入国家血脉,构筑起民族灵魂。他们汇聚起耀眼的中国,一转身,只给世界留下一个山一样的背影!”
比赛结束,陈莹莹的成绩在30位专业组选手中总分位列第七。“名次是我在比赛过程中不去想的。作为一名革命场馆的讲解员,我深知自身使命,每天都耳濡目染这些英雄人物事迹,脑海里是有画面感的,我觉得我要把这些英勇无畏的精神准确传达好。”陈莹莹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回溯赛事历程,陈莹莹的晋级之路充满挑战。经过视频初赛、再到省里的现场选拔。作为省赛第二天的1号选手率先登场,以“山虎驮来抗日山”为题,讲述了1941年至1944年间,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及滨海军区军民携手修建抗日山烈士陵园的感人故事,将独属于连云港的抗战精神娓娓道来。最终,她成功突围,成为江苏省唯一进入全国决赛的选手。“那一刻,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在我心头落下,像接过一份滚烫的使命———要让连云港的红色故事走出山海,传遍全国。这也让我无比坚定:要一直当好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将继续奔跑在红色宣讲路上
本届大赛以“胜利号角的回响”为主题,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展现民族独立、民族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气概,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陈莹莹表示:“讲好红色故事不仅需要责任担当,更需要不断锤炼自身实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奔跑在红色宣讲的道路上。”
近年来,连云港市红色讲解员培育工作成果丰硕,2人获“全国时代新人说”演讲大赛优秀奖,32人次获评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金牌讲解员、优秀讲解员,多人被遴选参加国家、省级重大主题成就展宣讲工作。下一步,连云港市将举办“薪火相传耀港城”红色故事集中展示活动,把红色故事大赛成果运用好,进一步激发“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