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 连云港的丰收答卷因何而来

【连网】(袁春梅 胡曙鋆 仲蓉格 陈福银)连云港市兼具南北之长,气候条件独特,地理地貌丰富,是传统产粮大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在江苏省13个设区市排名分别居第6和第5位。2023年,连云港人写就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9.53万亩,增0.85万亩;亩产479公斤/亩,增0.22公斤;总产36.5亿公斤,增5719.76吨。实现种植面积、亩产、总产“三增”。

那么,这份“丰收答卷”究竟因何而来?

gb29A3k

政策引导稳面积

连云港市实施多种举措,不仅为各地落实播种面积提供了强劲动力,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凤介绍:“2023年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连云港将粮食面积、产量等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县(区),落实到乡镇,细化到地块,并建立种植台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全市累计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446.71万元,补贴面积384.29万亩,惠及农户51万户;累计下达稻谷补贴资金20821.97万元,补贴面积304.41万亩;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7802.21万元,补贴面积达398.36万亩,惠及农户76.25万户。

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连云港市及时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全市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义利并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种粮面积稳定在750万亩以上。

231229农业农村2

提升地力筑基础

在灌云县龙苴镇龙苴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地,“过去,这些地方要么道路不通,要么地块分散、高低不平。如今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这田种起来不仅省事还高效。”龙苴镇大由村支部书记李兵介绍。2023年,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0万公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能最大效益发挥好耕地“命根子”作用。“2023年是《连云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稳步推进的第3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443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达81%。”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耕地质量处处长张其云介绍,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仅让港城人民端牢自己的饭碗,也是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重要一步,2023年实施了4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42.6万亩,完成财政投资12.97亿元。

gb29A3n

直播减控强品质

水稻是连云港市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主导产业,但是近年来直播稻种植面积较大,严重影响了水稻单产稳步提高和品质全面提升,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也制约了全市稻米优质化进程。

连云港市将直播稻压减30%写进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对各县区年度考核目标,并印发《连云港市直播稻控减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具体工作中,各县区通过积极发展“水稻集中育秧+机插”等各类社会化服务模式,解决水稻机插秧面积不足、机插质量不高等问题,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种植主体主动放弃直播稻种植。

东海县按照“1+4”的布局建立了5家工厂化育秧中心,采取县农发单独育秧、“县农发+大户+散户”等多种模式扩大集中育秧面积,同时发挥传统育秧模式,采取“大户+大户+散户”的模式,解决小农户育秧难、成本高的问题,确保规模户水稻机插秧全覆盖,30%小农户实现机插秧,让东海工厂化育秧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得益于育秧工厂的建设,社会化服务的推进,直播改机插顺利进行,2023年,连云港市直播稻实际压减面积55.8万亩,控减比例达41.74%,超额完成年度压减30%的任务目标。

231229农业农村4

示范带动提单产

寒潮天气后,气温回暖,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在灌南县李集镇,种粮大户潘广雪刚从田间查看苗情返回家中。聊起收成潘广雪心里美滋滋的,他种植的“南粳5718”高产品种平均亩产达到700多公斤。“持续丰收不容易,我觉得关键有两点,一是选对了高产优质品种,二是得益于示范片创建农技专家的指导以及全程精细化管理。”说起水稻高产的窍门,潘广雪道出提高单产的秘诀。

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与高标准农田项目是挖掘粮油作物单产潜力、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连云港市首次统筹推进两项工作,加快打造一批粮油作物高标准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为示范带动全市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市累计创建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77个,涉及水稻、小麦、花生、油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多种作物(模式),创建面积超过30万亩。同时,启动下沉一线包片奋战100天夺秋粮丰收行动,派出120余人次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赴粮食主产乡镇和高产示范片,精准指导防灾减灾、单产提升、秋粮田管等重点任务落实,帮助生产一线解决实际困难。

231229农业农村5

复合种植保供给

灌云县杨集镇种粮大户李正军,2023年秋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多亩,玉米亩产达770公斤,大豆亩产100多公斤,比去年同期每亩增收400元。“从这两年的探索来看,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效益要高一些。”李正军介绍,“政府部门有补贴支持,大大减轻了生产成本压力,在种植中一旦发现问题,农技专家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通过2年的复合种植,现在心里已经有底了。”

2023年,连云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重点在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及玉米大豆传统种植区域进行推广种植,涉全市63个乡镇、1342个种植主体。顺利完成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15万亩大豆种植任务。

在发展油料生产上,东海、赣榆是传统花生种植区、优势区,在发挥优势,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力争有所增加,各地也将因地制宜发展芝麻、向日葵等特色油料,稳定提升食用植物油供给水平。

gb29A3b

全产业链增效益

连云港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印《涉粮龙头企业政策汇编》,切实加快粮食全产业链培育,打造集种子繁育、粮食种植、储备物流、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

目前,全市基本建成优质粮油全产业链发展集群,拥有涉粮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涉粮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涵盖优质粮油产业发展的各个链节。

通过推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大米品牌”“土地托管服务+粮食加工包装+电商销售/订单销售”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生产经营主体506个;建成青口盐场等70个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发展订单种植面积22.57万亩,涉及经营主体2524户,拥有稻米加工企业60余家,年稻米加工能力在50万吨以上。建设了13个“味稻小镇”,年产优质稻米100万吨以上,成为带动连云港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时代标签”。培育了一批“连天下”“苏”字头等优质粮食区域公共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提升稻米市场整体竞争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