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把“科技”端上餐桌 为一碗饭“添新香”

【连网】(武娜 徐波 马腾)午饭时间,二年级小学生张浩还未打开电饭煲,就闻到一股清香,掀开锅盖,只见雪白的大米粒粒分明地“趴”在一起,瞬间勾起肚里的小馋虫,尝了一口后,张浩赞不绝口:“今天的米饭真好吃,还有清香味儿。”“你可真是个小吃货,我们家吃的大米是咱们连云港科研人员‘研究’出来的水稻品种哦!”妈妈笑着告诉他。

大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主食,在香甜可口的米饭基本普及老百姓餐桌的背后,是农业科研人员在不停耕耘。当前正是水稻灌浆时期,需要科研人员对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进行考察。在连云港市农科院试验基地,一批致力于培育出更多优质水稻品种的科研人员,每天在田间劳作、在实验室搞研究,用农业科技高效种田,让百姓碗里的米更好吃。

图片1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需求从“吃饱”到“吃好”转变,港城的科研育种方向也从注重产量向产量品质并重转变。

“我们的目标是加快发展绿色‘双减’稻米产业,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结合江苏土地流转加速后规模种植发展需求,在协调统筹、充实提升现有稻米产业创新链科技平台基础上,依靠连云港水稻综合试验站和连云港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以技术创新示范和推广应用为重点,探索发展江苏绿色‘双减’稻米产业绿色生产技术协同推广模式,建立‘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社会化服务(涉农企业)+农户’的多元链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解决水稻绿色‘双减’、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和品牌产品加工技术及产销模式等关键问题,促进江苏优质稻米生产。”连云港市农科院副院长王宝祥说,“这两年,连云港居民不论在家做饭吃还是下馆子,应该可以明显感觉到米饭口感比几年前好多了。”

图片3

230914城建2

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目前,连云港市农科院培育的连粳15号、连粳22号、连粳172号等“好吃”大米已经上了港城老百姓餐桌。每一个品种面世前都要经过杂交、世代选择、品比等工序。

“真是十年磨一剑!”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室主任刘艳介绍说,“我们在品种选育过程中,把控制稻米食味、外观、抗病相关的基因聚合到一个品种中,提升稻米的品质和抗性。我们科研人员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百姓都能吃上最优质的大米。目前,我们新培育的‘赛月光’已经进入生产试验阶段,即将面世进入市场,届时,百姓可以吃到好看又好吃的大米。”

“水稻研究室立足本区域水稻产业,开展了水稻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和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能够实时对本地区水稻生长季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预报,与此同时,我们还创制了一批优异水稻新种质,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新成果。”刘艳介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