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东海:“伯侄”接力36年义务修路方便乡邻

【连网】36年,只是历史长河一瞬间;36年,却是人生漫漫长路。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李太泽、李生伯侄接力,默默无闻义务修路方便乡邻,用36年的执着书写着修路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退休职工当起了修路工

李太泽原是信用社的一名职工,1987年,退休后,李太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罗庄村。罗庄村位于温泉镇偏东南方向,是一个具有5000口人的大村,当时村子里及外出的道路还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就成了一件难事。看到这种情况后,李太泽就拿起了自家的铁锨和背篓主动修起了路。

1989年的汛期,村里通往镇上的道路被大雨冲毁一段,村民的车辆无法通过。李太泽主动投工,义务修路。没有人手,他自己干;没有料子,他自己想办法。看着路没通村民着急的样子,他干脆把自家的院墙拆了,用院墙的石头,把被雨水冲刷出2米宽的大豁口堵住了,然后再运来砂石铺平。

无论酷暑寒冬,在罗庄村,经常可以看到他拿着锄头、铁锹在填坑垫土。李太泽义务修补乡村道路,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他义务修路的行为打动了很多人,而李太泽却说:“只要我能走得动,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李太泽前后用坏了十多把铁锹、背坏了十几个背篓。这些,李太泽的侄子李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生接过修桥补路“接力棒”

李太泽义务修路之举让李生产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责任感,从此他毅然接过伯父的“接力棒”。身教胜过言传。本村到镇区的必经之路,全长有1公里多,每到雨季,大雨夹裹着枯枝碎石把路面冲得坑洼泥泞,行人难以通行,经常有行人摔伤,李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要让大家走上平坦路!”为了这个心底油然而生的念头,每当大雨过后,他就带上锄头、铲子等工具前来修路。刚开始修路的时候,李生用泥土填坑,可一下雨泥土就被冲走了,冲走后他再填,反反复复,总也填不平。后来他尝试用石头、废弃水泥块等填路,所用的材料全靠他用背篓背,来来回回要背几十趟土才能垫好一个坑,有时候起早摸黑,连天修补几十次才能把洼地填平。

每当雨水过后,田间道路泥泞不堪,很少有人出门,可李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闲不住,查勘道路成了他职业习惯。2014年8月6日雨后,别人都在查看庄稼受渍害情况,而李生发现一处路基塌方,造成一个1.6米高、长7米的“豁口”,来往的行人只能攀着树枝勉强通过。早一天修好,乡邻就早一天出行方便!二话不说,李生返回家,找来锄头、钢钎、竹筐,开始干了起来。从200米外运来石头,一块块垒砌路墙。从沟底刨来泥土,一筐筐填补豁口。一干就是4天,“豁口”终于恢复如初。尽管自己6亩玉米地没有及时排涝,但李生向家人坦言:“心里踏实!”

2022年夏,村里一条道路被雨水冲毁,塌了四五米长,李生运来石头,自己垒砌了5天才修好。谁知今年汛期,该路段再次垮塌。李生干脆把自家盖新房拆旧房的石料运来再次进行义务抢修。

在罗庄村,村民都知道别人赶集是买卖东西,而李生赶集多数是寻找修路材料的。平时李生修路需要大量的材料。于是,李生为了筹集修路材料,他每次赶集都要到温泉镇、石榴街道集上的垃圾场去捡拾零碎大砖、石块等。不知有多少次,妻子叫他买菜、买化肥,可李生运到家的全是修路用的材料。对此,他的妻子已习惯了。

“李生修路什么都不图,他不光修自己村的路,周边村庄的路他都修,周边的群众都知道他这个好人”。村民李立尚说道。

修路义举感动更多人

“就是现在,大暑节气,村民农活都忙完了,村民没事都在一起纳凉、打扑克,可李生每天都要巡路一次,平时路坏了马上修。义务修路,成为李生生活的‘主色板’,他为之乐此不疲。”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超说道。

他的坚持感染了罗庄村很多热心村民,自愿参与到修路的队伍中,有的村民主动将废弃的混凝土碎块拉去垫路,有的村民陪同李生到处拉石料。更多的村民在拆旧房盖新房时,都主动找到李生,愿意把旧石料留给他铺路。这些年修了多少路,花了多少时间,李生从没有计算过。“村民出行方便了,是我最高兴的事!”李生说。(李冬 王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