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破淤泥质海岸不能建深水大港的论断 连云港港迈入“大船大港”时代

今年3月份,连云港港迎来1933年开港以来最大进港吃水船舶———长330米、载重31.5万吨、进港吃水22.08米的“中海韶华”轮。该轮之所以能安全靠泊,离不开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的通航以及40万吨级矿石码头水工改造的基本完工。硬件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全面提升了港口的综合竞争力,“一体两翼”组合港迈入“大船大港”时代。

08

船舶、航道、泊位是衡量深水化规模的关键性指标。在开港之初,连云港港只能靠泊3千吨级货轮,仅有3千吨级航道和3千吨级泊位。90年后,这些指标翻了100倍不止。从10里港区变为百里港口,一代又一代筑港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因为受淤泥质海岸先天条件的制约,连云港能否建设深水大港,一度存在争议。翻开《连云港港发展综述》,有这么一段话:1978年,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交通部联合上报国务院在连云港建设深水大港的报告,但后来因港址争夺而出现“回淤严重、软基基础、陆域狭窄,不能建深水泊位”的论调。港口人并不认命。此后,经过长达七八年的事实论证,得出“泥沙来源枯竭、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科学结论,为开建深水航道和码头扫清了障碍。

10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1986年12月4日,庙岭一期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连云港港跳出了由外国人开辟的老港区,依靠自己的双手拉开了建设现代化新港区的序幕。它的投产,亦代表着连云港港进军深水大港又迈进了一步。1992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堤的拦海西大堤完工,通过连接连岛与陆地,使港口形成30平方公里的港池,可建设上百个泊位,为建设现代化的综合性深水大港提供了绝好条件。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2008年,《连云港港总体规划》又获得部省联合批复,明确“一体两翼”港区总体发展格局。2015年,以连云港区为主体,以赣榆港区为北翼,以徐圩港区、灌河港区为南翼的组合港岸线全部实现开港运营,“一体两翼”组合大港蓝图基本绘制而成。

11

筑港人的脚步没有因此而停顿。登云台山顶向东俯视,眼前的连云港港主港区碧波荡漾、港阔水深。随着去年全面建成并投用30万吨级航道,港口如今已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5个、设计能力超过2亿吨,正在向“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的国际枢纽港目标大步迈进。

“按照国际一流海港标准,加快航道、码头等重大设施规划建设,自贸区港航发展中心、超大型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国际粮食集散中心、绿色专业化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液体散货中心正在推进中。”港口控股集团总裁王国超说,今年40万吨级矿石码头、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期、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等一批工程将建成投用,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再添翼。(王文 杨开林 张新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