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砚池社区:“巷理事”啃下基层治理“硬骨头”

【连网】街小巷的治理,离不开热心居民的参与。而作为连云港市海州区海州街道辖区背街小巷和开放式生活区较多的砚池社区,自从2021年年初开始积极探索“巷理事”治理模式,并将一批既有“一技之长”又热心公益的居民们聚集到一起,将“小社区”化为“大舞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为群众办好一件又一件有温度的实事的同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们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他们是居民的“和事佬”

“小区是大家,环境你我他,您这店里卤猪头肉的味道太大,都影响到周围的邻居啦!”、“和气生财,如果因为这事和邻居们发生矛盾,对您这生意也有影响呀!”……近日,在“巷理事”姚壮举的多次沟通下,砚池社区一户做猪头肉的商户终于同意将空排烟道改为地排,影响居民生活很久的异味彻底消失了。

这样的小纠纷、小矛盾,在没有物管的老旧居民区很是常见,纠纷不大,矛盾不深,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也会影响邻里关系,降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为此,从2021年开始,砚池社区结合辖区街巷密集、文化底蕴深厚、邻里间关系密切等特点,通过盘活资源、协调多方力量,探索共治共享新路径,并打造以社区党员为主的“巷理事”党建特色品牌。

如今,“巷理事”成员已有32位,他们平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协助社区处理发生在巷道里的矛盾和纠纷,快速有效地解决居民家门口的烦心事,有居民还亲切地称他们是社区的“和事佬”。

他们用实际行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北大街29号楼下水道盖板更换(已解决);健康巷20号路面破损需维修(待解决);西门路23号楼垃圾桶周边卫生(已解决)……3日下午,记者走进砚池社区“左邻右舍”活动室,在大厅的显眼处,一块小黑板颇为显眼,只见上面密密地记录着“巷理事”记小事清单。

“我们‘巷理事’的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片区,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到自己的片区开展走访调研和民生服务,并将摸排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利用社区及辖区企业一切可用资源,解决居民和企业的急难问题。”砚池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看“巷理事”成员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但他们可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快70岁的魏玉安能策划,擅沟通,他就负责宣传,并给辖区“难啃的硬骨头”做思想工作;62岁的丁昭义不擅沟通,但他有技术,懂修理,且为人热情,任劳任怨,诸如修补房屋、疏通下水道等“技术活”就都交给他了;75岁的王新娥,心灵手巧,热情开朗,她就是“巷理事”的后勤保障……

有一次,“巷理事”姚壮举在秦东门大街“巡查”时发现社区一栋老旧居民楼下水道堵塞,姚壮举将此事反映到社区,经过“巷理事”会议研究决定,先由“巷理事”丁昭义疏通下水道,如果发现下水道里有淤泥及杂草,再花钱请清淤车吸污,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节省费用。最终,在“巷理事”的全力协助下,花了最少的钱,却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下水道堵塞烦恼。

类似这样通过走访为居民解难事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着,如消除居民区存在的“飞线”隐患、为暂时找不到新居所的租客解决困难、解决居民楼化粪池排污管堵塞问题等,“巷理事”将一次次走访摸排,变成了听取民意、解决民生急难的一件件好事和实事。

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去做

在“左邻右舍”活动室里,“小巷法官调解室”人气最旺。砚池社区特邀海州区法院少年家事庭法官张培为居民进行纠纷调解,每月10号那天,张法官还会准时和居民们一起赴约“与你有约”活动,为大家普法的同时,提供义务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记者了解到,随着社区事务越来越繁杂,居民们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光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显然有些捉襟见肘。作为社区工作的有力补充,“巷理事”在解决居民身边的烦心事的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光靠热心是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专业的事情,还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因此,除了32位“巷理事”之外,砚池社区还邀请了一批专业人士作为“特邀巷理事”,帮助居民解决“棘手事”。就拿“小巷法官”来说,已经帮助居民解决很多烦心事,如房屋装修纠纷、购车订金纠纷等等。此外,每个月的定期普法,还能帮助居民增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

郭晓茹说,“我们社区还将邀请专业的律师、医生、老师等作为‘特邀巷理事’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和服务中来,为居民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据悉,海洲街道正在将砚池社区的“巷理事”治理模式向其他社区推广,以片区“微驿站”为基础,凝聚社区党员骨干、居民组长、小巷能人、驻区单位等力量,通过“微议事、微改造、微更新、微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民生服务,有效打通社区街巷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 侍敏 通讯员 陈荣 韦芹 刘聪 孙海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