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绿色发展让连云港铺开山美 水清 天更蓝美丽新图景

【连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以来,连云港市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良性互动,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连云港新图景徐徐展开。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603

空气环境质量历史最优

数据显示,连云港2021年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8%,排名全省第5,两项指标均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优水平。PM2.5、臭氧、PM10等6项指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连云港市各县区努力奋进的结果。为对全区空气质量进行精准管控,加大空气质量监测范围,完善全区空气质量监测网格,应对突发污染,市开发区强力推进空气污染溯源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建成18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更好地提供大气管控依据;扬尘污染一直是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需要高度关注、集中攻坚的难题,为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抓好连云港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联合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成立专项督察组,对各县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工作;赣榆区提出要高度重视扬尘管控、秸秆禁烧、散煤整治、机动车尾气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大巡查力度,确保管辖范围内露天焚烧零发生、建筑工地做到“六个100%”、及时查处散煤销售和使用。

这一系列的主动担当带动了港城大气环境持续改善。连云港市臭氧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浓度为1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绝对值和改善幅度均排名全省第一。

为了推进大气环境改善,连云港市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并印发实施《连云港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省定568项重点工程项目和3887个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连云港市4家钢铁企业持续推进深度治理,完成72家企业VOCs综合治理,整治各类工业炉窑116台。规范机动车尾气检测市场,立案查处机动车环检机构违法行为20起;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路查、入户检查3569辆次;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1855辆,排查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13万辆。强力推进散煤治理,在全市注销经营范围含“煤炭”企业115家,推进花果山街道、连云街道实施清洁取暖。

全市92个乡镇街道实现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累计开展走航监测183天,通过“人防+技防”解决875个大气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点位长履职成效,累计约谈乡镇街道点位长37人次,规范点位长履行行为,压实属地责任。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45个国省考断面中(含22个国考断面)39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优Ⅲ类比例86.7%,优于省定目标8.9个百分点;22个国考断面中,19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优Ⅲ类比例86.4%,达省定目标。

为了保护好港城水环境,连云港市多措并举推进区域水生态改善。

加强跨省联动,进行综合治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和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地域交错,水脉相连,生态环境休戚相关。两地生态环境部门为维护边界生态环境安全,解决生态环境跨界污染,建立了联合执法清单,对边界企业形成高压态势,有效提高了环境执法效能。2021年,两地主动打破“各扫门前雪”的思维,针对绣针河周边工业源、散乱污、小堆场等重点环境污染源,加大加密联合执法检查频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大宣传曝光力度,严防污染反弹。

建章立制,推进断面水环境提升。为了进一步治理好城市水环境,连云港市印发《连云港市国省考断面县区“断面长”履职规则(试行)》,建立直通“断面长”工作机制,每月向市级断面长书面汇报水质情况。对国考断面沿线开展“首季争优”“春夏攻坚”和“提升汛期水质”等3轮专项帮扶行动,发现并交办问题477个。

开展拦蓄差水治理及农田退水管控,有效防范汛期水质下降。汛期各种水流汇集,很容易出现水环境问题。然而2021年6至9月地表水劣Ⅴ类断面比例较去年同期降低80个百分点。在这个成绩背后,有各县区的努力。东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涉氟涉酸”企业综合整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专项整治,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赣榆区则向紫菜加工企业通报了生态环境执法中有关紫菜加工企业污染环境的典型案例,并对紫菜加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紫菜加工企业进行集中供热、集中污水治理的方案,并要求相关企业要改变过去粗放型加工的老路,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徐圩新区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湾长办”)携手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的青年环保志愿者开展了“‘青’洁海岸线 共创大美徐圩”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让保护水环境理念深入人心。

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定《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和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灌云县2021年以来,区域断面长先后召开车轴河国考断面达标整治约谈会8次,以“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车轴河沿线实地巡查督察17次,并在2021年4月签发车轴河沿线镇加强河道“五清一建”管护工作总河长令,有力推动沿线镇开展常态化保护工作。

数据显示,2021年,连云港市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海水面积占比88.7%,达到省考核目标且沿海三市最优,较2020年提高21.5个百分点。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849

治土治废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

江苏省审计厅对连云港市开展的土壤污染防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反馈的涉及的6个方面1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顺利收官,并获得省级优秀等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是国家“土十条”明确的重点任务,是摸清土壤污染底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下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这项调查结束,港城摸清了重点企业用地家底,为未来进行生态监督提供了基础。

扎实开展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建设工作,全市累计完成317家涉废企业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申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督查,拓宽督查范围,进一步降低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正向跟踪和反向追溯,构建从产生、贮存、收集、转移、利用和处置所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监管体系。借助系统中的视频监控端口可帮助行政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危险废物贮存变动、转移的现场监控视频,并取得监控区域的智能分析情况,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预警”,有效提升监管部门的风险管控能力。

强化固废处理能力提升。全市已投运的危废集中处置能力达到12.29万吨/年,2021年再新建成5.5万吨/年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形成焚烧处置、柔性填埋和刚性填埋等多种处置方式,现已满足连云港市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此外,连云港市还积极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危废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危险废物1014条环境问题,整改完成1014条。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631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2021年,连云港市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调查到物种3673种,物种数量处于全省第一梯队。

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力度,有序推进绿盾专项行动。对26处涉及人类活动重点关注问题点位进行“回头看”,印发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法律汇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连云港市要求各县(区)对照《连云港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统筹整合力量资源,联合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排查采矿(石)、采砂、设立码头、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侵占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生态敏感区域内旅游开发、水电开发等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影响较大的活动,及时发现、查处、整改各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违法违规问题。自查结束后,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对组织对重点地区开展抽查,重点检查地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问题查处及整改落实情况,违法行为是否查处到位,问题是否立查立改或按时序推进整改。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印发《连云港市2021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启动连云港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生态缓冲区建设,完成石梁河水库生态缓冲区大型人工湿地1处,新建生态护坡及水源涵养林2处。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657

环境监测执法监管更加严格

2021年,连云港市聚焦专项执法、技能提升、执法规范等方面,深入开展各项环境监测执法工作,打造生态环境铁军。

坚持靶向施策,以环境监测监控为基础,开展大气污染因子协同管控、国考断面水质保障、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并联合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环保安全、内河港口、涉爆粉尘及危化品使用企业等联合执法10余次,协同推进行业性突出环境问题解决。2021年,全市环境行政处罚数据实现“三个同比上升”,其中下达处罚决定书471件,同比上升27.30%;罚款金额7326.10万元,同比上升28.11%,运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处案件32件,同比上升39.13%,有力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探索构建非现场监管新模式,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用电监管等多种最新技术手段,探索构建以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为核心的“自动监控+智慧平台+线上移交”的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平台超标数据的发送,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指导排污单位核实并反馈自动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对于超标属实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立即联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推进环境质量监测精细化、协同化,截至目前,提供非现场监管技术报告200余份,同时,利用走航车等前沿监测设备快速监测空气中主要污染因子,达到随时发现及时处置的目的。

为了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忠诚之师、铁血之师,连云港市坚持推动党建工作与执法业务融合发展,培育“环保铁军、执法先行”党建品牌,率先推行执法局长轮岗交流,在执法队伍建设上出实出新。打造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执法类新录用公务员专题培训示范班,探索实施“1+1+1”(1个月基础理论学习、1个月现场教学、1个月实战练兵)培训模式,30名学员全部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共检查企业103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1个,有效缩短岗位适应期,相关经验做法成为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分类改革会议的唯一创新案例。联合市总工会等部门成功举办首届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技能竞赛,在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大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五名,1名选手获得“十佳执法能手”称号,执法队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得到全面增强。开展“三查三化”系列活动,实施环境违法案件“一案双查”、案卷质量评查、重点区域执法稽查等活动,在自查自检中提升案卷质量,实现案卷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市监测监控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监测队伍结构,补齐环境监测监控技术人员不足的短板,为打造“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生态环境铁军储备力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新制度,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生态铁军。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753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21年,连云港市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管控体制,建立了一系列的创新体制。

全国创新建立生态副县、镇长制。为推动连云港市园区产业有序转型升级和石化基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经报请省委组织部、省生态环境厅同意,从省生态环境系统选派3名干部挂职担任生态副县长(副主任)。同时,为加强市县乡三级沟通协作,市级层面选派4名懂环保、干环保的专业干部到乡镇、园区挂任生态副镇长(副主任),提高县区、乡镇两级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水平。

纳入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地区,省内首个地级市获此试点。为做好试点工作,连云港市印发《关于加强重点行业环境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的通知(试行)》,实施环境健康风险全过程监管,强化从污染源头防控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严控环境健康风险。选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浦工业园区、连云港石化基地为重点地区,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估和化工园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为在地市级城市中全面推广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连云港样本”。

开展“三线一单”协同推动减污降碳和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试点工作。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7月28日、10月17日分别批复连云港市开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试点和开展“三线一单”协同推动减污降碳试点工作。

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审核与发放、排污单位现场核查、排污许可清理整顿等工作,已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形成了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的意识,管理部门“依证执法”的局面。

探索“三线一单”碳评价工作技术路径,明确全市碳达峰、碳减排的战略目标,提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之于港城,既古老,又现代。我们坚信只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就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引领连云港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成为港城展示给外界的一张新“名片”。连云港正以绿色理念和行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助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今年,连云港市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预计2022年,PM2.5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81.5%以上;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90%以上。围绕目标,重点落实“七大任务”: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优生态、严执法、强服务、提能力。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744

围绕七大核心任务  打造港城生态绿

近年来,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成为港城展示给外界的一张新“名片”。连云港正以绿色理念和行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助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今年,连云港市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预计2022年,PM2.5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81.5%以上;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90%以上。围绕目标,重点落实“七大任务”: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优生态、严执法、强服务、提能力。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841

增蓝天  让港城蓝“天天见”

蓝天是衡量大气环境的直观参照。今年,连云港市将为围绕百姓需要的蓝天感受开展一系列的行动。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石化、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深度治理,落实深度减排措施。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治气能力升级,加大A级及绩效引领企业培育力度。开展“散乱污”清理整治“回头看”,做好散乱污企业“防新增,防反弹”工作,落实“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动态处置机制,确保“散乱污”动态清零。

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散煤清洁替代工作,完成花果山街道、连云街道等地散煤治理工作。强化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持续机动车船尾气污染防治,淘汰不少于1000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柴油车,开展工业企业高排放非道机械清零或提标改造。推进餐饮、汽修喷漆等“绿岛”项目建设。

提升污染应对能力。综合运用乡镇大气PM2.5浓度监测设备、颗粒物、VOCs走航监测、尾气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借助“一市一策”专家技术力量,推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控。组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探索工业企业碳达峰路径。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治气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追赶。我们坚信随着机制形成了、责任压实了、措施落地了,港城上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合力将更加有力。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923

  保碧水  让清水绕港城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河流环境,是发展的容量和资本。水环境不仅关系千家万户,而且关系港城市民的基本生存。

今年,连云港市将推行“河长”“断面长”“管长”三长联动,推广“断面长+流域长”制度创新经验,加大每月专项帮扶行动力度,紧盯45个国省考断面,实施“四源齐控”。

抓好排查整治工作。推进地表水考核 断面所在河流沿线溯源排查整治。推进落实《全市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和水质提升行动方案》,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压减入海排污口数量,建立入海直排口管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入海排污口备案制度。

推进治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网排查、空白区污水管网建设、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及城区河道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查漏补缺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加快推进恒隆、墟沟、浦南等污水厂扩建工程建设。

严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年底前实现90%的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土地集中流转力度,实施“直播改机插”工程,减少直播稻种植面积;加大秸秆离田利用,推进生态截流沟渠建设,降低农田回归水影响;推进南美白对虾等养殖尾水治理及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严防农业源头污染和畜禽反弹复养。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733

   护净土  让港城市民吃得放心

“净土保卫战”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战役。今年,连云港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要求,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建立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完成厂区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强化污染地块部门联动监管,对于涉及疑似污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

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开展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回头看”,到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率达75%以上。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化、农用薄膜整治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不少于80个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

提升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督促企业做好网上申报工作,确保系统申报率达95%以上,充分利用危废全过程管理“六环节”监控体系,规范处置利用工业危险废物12.72万吨。探索危险废物小微收集点试点工作,进一步解决产废量小的企业收集、处置难题。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945

 优生态  让美丽连云港理念入人心

今天一幅山青水绿、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港城大地铺展。一场关乎人民福祉、城市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今年,连云港市将积极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港城发展,推动连云港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强化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

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强化生态监测,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对生态红线区域和各自然保护地监管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绿盾行动”经验成果,启动全市自然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创建工作。完成《连云港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25)》编制工作,力争在2023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开展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申报工作。

  严执法  守牢生态管控底线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

深入开展督察整改。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事项进行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主动梳理、排查、解决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以赴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对省环保督察整改事项加快推进;摸排梳理近两年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重点信访件,列出清单逐个回头看,确保有效下降全市信访量。

严格执法监管。坚持靶向施策,开展大气污染因子协同管控、国考断面水质保障、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并联合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环保安全、内河港口、涉爆粉尘及危化品使用企业等联合执法10余次,协同推进行业性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年内,全市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罚款金额数和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处案件数全部实现同比上升,有力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营造了严格执法的高压氛围。

推进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环保示范性企事业单位评定,根据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多部门联合奖惩,落实差别化污水处理费、绿色金融信贷等政策,深入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858

 强服务  让环境变为港城金山

今年,连云港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借助开放日等活动,面对面与企业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场解答问题,提供环保技术服务,努力为企业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助推企业绿色发展。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两证合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排污许可制与环境执法、自行监测制度的协同与闭环。搭建可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申报与审批、排污许可核发与监管的环境监管综合平台。

提高建设项目服务水平。对重大项目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完善“企业环保接待日”,以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为重点,通过简化环评、建设“绿岛”、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全面推进市级及以下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根据管理成效对县乡级工业集中区分类提出优化整合提升措施。

微信截图_20220111103957

提能力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连云港市将围绕能力建设,进一步创新工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管控水平不断提升。

确保重点管理单位完成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并与省市平台联网。完成3个交通污染源空气自动监测站网建设,建成海上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积极申报“美丽海湾”试点建设项目。

利用卫星遥感、视频监管平台加强对小散企业污染排放热点、黑臭水体、秸秆禁烧、城区扬尘、固体废物、尾矿库等污染源的巡检排查和走航监控。

逐步探索以“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融合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边缘计算、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释放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数据价值,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民生指标,环境就是幸福指数。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更高的目标,连云港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产业崛起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