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乡村振兴|连云港:20年人均收入增长至10倍 黄窝村发展的每一步坚实而有力

【连网】“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老百姓一步一步找到适合本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并走上共同富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立祥表示。20多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前三岛乡党委副书记,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祥始终以发展乡村经济为己任,大力发展紫菜养殖、加工产业,带领村民走上养殖致富路,将贫困落后的小渔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他任职的黄窝村先后获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等。

668685283875648

为人正直、体察民情的他深受村民拥护,先后获得“中国好人”、省“劳动模范”、省“百名书记兴百村”示范书记、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等多项荣誉。

转捕为养  激活渔村经济“一池春水”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我们要的是和往年一样的品质……”近日,南通客商缪海兵来到黄窝村紫菜加工厂,一边询问工厂老板一边采购紫菜。对于选择黄窝紫菜的原因,他说:“这里的紫菜品质好、有保证,口碑也比较好,我们已经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对于客商的认可,黄窝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张立祥并不感到意外。然而,回想起这条路,只有村“两委”明白到底有多难。当年养鱼、养菜失败后,被逼急了的张立祥把目光放在了养紫菜上。张立祥说:“过去,黄窝村是以捕捞为主的小渔村,由于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近海捕捞的收益日益下滑,渔民年年亏损,村集体负债3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

如何打破困局,带领村民致富成为张立祥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转型发展中,张立祥意识到仅靠捕捞难以致富,转产转业已是必然趋势。自2000年开始,张立祥致力于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探索渔村发展新路径,瞄准紫菜富民产业,带领党员群众修公路、造码头、建船台、办工厂,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渔民“转捕为养”,带头大力发展紫菜养殖、加工产业。

668767117245666

从最初的10家、20家,到如今黄窝村已有近百家紫菜养殖户。2017年,黄窝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紫菜第一村”。黄窝村的紫菜养殖面积从起初的500亩发展到如今的3.6万亩,年产值突破1.9亿元,村里90%人口从事紫菜养殖和加工产业。

然而,问题总是不断出现。随着养殖户的增多,紫菜的销路成为难题。如果新鲜紫菜不及时处理,养殖户将会遭受巨大损失。张立祥带领村民新建占地2600平方米的紫菜加工厂1座,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102万元,让黄窝村从紫菜养殖向紫菜深加工转型。

陆红军是地道的黄窝村人,年轻时不想走老一辈的捕鱼之路,选择去外地打工。6年前,在张立祥的鼓励和帮助下,陆红军返乡创业。“之前给人家打工,一个月也就几千元吧,最近几年,做育苗捕捞养殖一条龙,虽然又苦又累,可每年下来给家里挣个百八十万没有问题的。”陆红军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

2020年,黄窝村集体年收入从几万元增长到94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4万元。普普通通的一张紫菜,让黄窝村这个昔日的小渔村,通过海上养殖、紫菜加工等方式华丽变身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依托禀赋  山海林湖变身“金山银山”

每年春天,在黄窝村的码头,养殖户胡森林总是步履不停。700亩紫菜养殖活让他忙得脚不沾地,这两年又上了加工机,两项加在一起,一年毛利多达300万元,“我们的紫菜品质好,不愁销路,早早都被定出去了。”

眼下,和胡森林一样,黄窝村的村民们通过发展紫菜产业走上了致富的路子。村民口袋鼓了,村里面貌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在黄窝村两委办公室旁边的河道,工人们正在清理淤泥石块儿,让山涧水能够穿桥而过。

事实上,黄窝村环境整治早在2015年就开启了。当年,黄窝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和全体村民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主动开展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从此拉开了环境整治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黄窝村开展“民居出新”工程,对全村民居2600平方米瓦面和2900平方米墙面统一刷新,形成具有苏北传统“红瓦白墙”特色的“瓦房、小院、聚居”的传统渔家村落格局。

为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落实长效保洁机制,黄窝村联合高公岛街道成立保洁公司,把全村划分为6个卫生责任片区,每天对各个责任区进行全方位检查。“目前,黄窝村已经形成‘人人爱护人居环境、户户争创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张立祥说。

如今的黄窝村,农家院落随山势而建,亮丽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黄窝村已经成为连云港乃至苏北知名的美丽宜居村庄。“我带你们转转,发展休闲旅游可不是一时兴起,我们村是有优势的。”对于来到黄窝村的人,张立祥总是很热情,沿着石阶向黄窝村山上走去,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家漂亮的院落,院子里摆着一盆盆漂亮的杜鹃花,一池红鲤鱼悠然自得地游动……

668676866561205

黄窝村现有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民宿86家,这些村民自发开设的民宿,虽然开设的时间不长,可因为环境好、价格公道,周末来住,不提前预订的话很难抢到。“我们鼓励当地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和房屋打造农家乐,当地也叫‘渔家乐’,就是想原汁原味呈现农村景象,让游客来了以后,走不完、看不够、尝不遍,穿越时空感受‘乡愁’。”

22352650489679292 (1)

如今,生态旅游已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又一重要来源。“绿水青山资源变成资产,然后引导村民做渔家乐、做民宿,让老百姓从良好的环境里面能挣到钱,把环境当成他们自己的资产这样来维护、来打造,这样绿水青山就更加长远。”张立祥说。

强健堡垒  聚力建设渔村“精神家园”

在众多民房中,黄窝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矗立其中,不起眼,但却非常“有人气”。这也得益于2016年,黄窝村投入120余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打造党员教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张立祥说:“我们创建‘好人广场’,组织开展‘最美村民点赞’活动,将优秀党员和村内好人好事,定期在广场的大屏和展示栏公开播放和展示,树立榜样,表彰先进,倡导渔村文明新风尚。”

多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辅以量化考评方式,将支部49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定期张榜公示。支部每次开展组织生活后,党员们都要比一比谁得的红旗多、出勤率高,参加组织生活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提高。在村里大大小小的会上,张立祥总是说:“要管好党员、建强支部,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增强村庄发展的后劲。”

为了让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让渔民时时刻刻感受温暖,黄窝村还创新打造了“海上红帆实境课堂”示范点,结合黄窝村渔民党员多的实际,把渔业生产现场变成党员教育课堂。黄窝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立扬表示:“目前,我们有12名志愿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如今,我们海上党组织真正成为一面旗帜,也增强了咱们渔民的凝聚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立祥坚持“培训一人,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理念,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为黄窝村培养出12名“致富带头人”,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黄窝村从原有的人均4000元收入增长到如今的人均4万元,超90%的家庭成为“百万元户”,成为享誉全国的“幸福小康村”。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黄窝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党群连心卡、党员帮带户等活动,村党支部将49名党员和171户常住村民挂钩,每位党员至少联系4户村民,开展结对帮带活动,形成“村民有困难找党员,党员有困难找支部”的良性互通机制,提升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黄窝村的发展成果喜人,但张立祥坦言并不会止步于此。对于黄窝村的未来发展,张立祥的心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推动紫菜一次、二次加工产业升级,打造黄窝特色品牌;创建凰窝3A级景区,建设“凤凰山居”特色民宿;开发海上休闲渔业项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黄窝村正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道路上加速前进。

张立祥说:“下一步,我们将响应党中央号召,抢抓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历史机遇,以产业兴旺为突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拓宽发展思路,狠抓工作落实,继续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黄窝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令人向往的现代化海滨风情小镇。”(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宋骁 黄楚钰 袁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