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高质量发展——港城培育优质企业系列观察(三)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决定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我市在大力发展优势企业的同时,必须要通过政策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港城工业经济发展

正在加速

数据显示,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14.8%、排名全省第2位。作为工业经济最重要的衡量依据,工业增加值体量决定了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规模。今年前7个月,我市钢铁、石油加工、化工、电力四大行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医药、食品行业生产平稳。这表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顺利,相关产业支撑作用显现。

产值是优势企业生产能力的表现,而应税销售则代表优势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强弱。1至7月,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282.2亿元,同比增长41.7%、较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4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增速超过40%并且继续走高的设区市。六大主导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其中冶金产业实现应税销售425.2亿元、同比增长58.1%;石化化工产业420亿元、同比增长42.3%,7月当月同比大增85%,新海石化检修结束后满负荷生产,虹港石化二期、卫星石化等新增长投产带动增长强劲;新医药产业361.3亿元、同比增长15.1%,连续两个月保持回升态势;装备制造产业293.8亿元、同比增长38.5%,风电装备企业增速普遍大幅回落;新材料产业193.2亿元、同比增长46.5%;新能源产业163亿元、同比增长39.5%。这一连串数字表明,港城工业经济运行状态持续走高,相关产业发展迅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居安思危。专家认为,我市要加快寻找未来十年城市新产业。“依靠徐圩新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等平台,连云港‘十四五’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崛起。”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表示。随着国家“两高”限制令的要求,钢铁、石化高耗能项目上马的不确定性增加。未来,我市要考虑做细做精下游项目。医药产业,要着力在疫苗、检测手段、生物导弹等方面抓紧开拓新产业领域,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和化药产业并驾齐驱同步推进。在装备制造领域,要围绕首台套等重点关键项目进行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难题,占据市场主动权。要高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服务、租赁及商用服务业、批发零售等产业。  

产业链提升计划

要加快推进

当前,港城工业经济发展状态越来越好,集聚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必须注意,港城大部分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近千家规模企业,在行业内的国内外排名中靠前的不多。龙头企业创新不强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低端困局”难以突破影响了连云港诞生全球或者中国五百强企业的概率。  

要抓紧提升制造业发展比重。我市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太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能级。一些地方的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偏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剧。正常情况下,一个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服务需求配比是1:0.7。因为区域人才和企业偏少,我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同制造业发展水平存在不匹配,企业转型成本加大。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建议,要做实高新区和各县区科技产业园,全面提升区域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体系的科技含量,加速高端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要深度研究连云港产业链条,积极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品牌质量优秀的链主企业,确保各县区龙头企业顺利地完成转型升级,带动整个区域上下游产业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保障高质量发展路径不动摇。  

业内专家则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科技服务体系,设立科技服务中心、信息服务机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围绕制造业的共性生产性技术需求,建立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产城融合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过去,提到营商环境更多指的是政务环境。随着80后、9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营商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今天营商引领发展指标,要求园区持续提升政务环境、投资环境、生活环境。  

我们在观察城市优势企业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企业大多数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瞪羚企业数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等领域。这些企业主要增长动力为创新,主要增长驱动为人才。如何让这些人来到这里,关键是让他们在这里有高效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赛迪顾问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政务环境包括企业开办时间、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基本条件,还有包括管委会距离机场、高铁、星级酒店和连锁酒店数量等,甚至于还包括教育、医疗、房价、空气环境等指标。  

专家建议,从打造优势企业角度说,我市应该在市开发区和高新区推动实验室共享,设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全市实验设备统一登记,开放共享;申请设立高校技术授权办公室,为高校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和协助授权给工业企业。要结合“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等政策,探索旅游开发的济州岛模式,并根据产业国际合作需求加大国际航线补贴力度,鼓励、培育高端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提高港口运输的高端附加值。吸引国内外知名学校到连云港合作办学,集中有限的力量和资源,优先发展部分学科领域,营造诚信、开放的学术氛围,吸引优秀的老师和留学生。推动连云港和外地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人才交流合作,在三甲医院设立国际部;加大人才保障房和租赁房政策力度,切实落实租售同权;加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着力引入国内外水准的演出,打造区域性、标志性剧场,增加博物馆、美术馆数量,加大与知名博物馆的合作办展力度等。(□ 周莹 连发 连工信)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