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服务业主动“试水”个性市场

【连网】(周莹 王雅萱 文/图)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城服务业企业进行了一次突击考试。疫情在给港城服务业企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倒逼企业从用户出发,从消费者需求发力,危中寻机主动转型。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港城三大商超销售增幅超过20%,五大商业综合体客流和销售恢复到日常70%,一批品牌店铺主动调整经营思维,拥抱更加宽广的市场需求。  

gb09观点b_副本

线上线下 倒逼服务升级

昨日上午9时,在市区一家药企上班的张华趁着上洗手间的工夫,借助淘宝淘新鲜平台,将当天晚餐需要的蔬菜和肉制品挑选出来,并约定19时15分至19时45分送货。“虽然现在疫情好转了,但我还是习惯在网上下单购买蔬菜,因为这样的购买方式更加方便。”张华说。

疫情发生前,张华一家每周日都会到超市去采购一周的生活物资。受疫情影响,这样的习惯被打破了,网上下单购买生活物资成为他们家的新生活方式。“我们家一天的生活物资消耗大约100元,现在超市推出了免运费的服务,这样的服务还是蛮贴心的。”张华说。

因为疫情,港城各大商超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网上购物服务,完善了从超市到社区的物流网络,健全了全城配送系统。“我们最初并没有建立网络购物平台。”吾悦广场家家乐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不仅紧急在微信上搭建了下单平台,而且还为3公里内的顾客提供了满额配送业务。本月,我们有望上线饿了么,通过这个平台完善企业物流网络。”

经过两个月的运营,港城超市配送网络逐步健全。“我们现在配送的平台依旧在维护,市民购物的热情依旧不减。”家得福双盛店店长冯明江介绍,虽然疫情趋于好转,但是网络购物的平台依旧在持续,大家形成的购物习惯依旧在保持。

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成为港城服务业企业共同感受。在苏宁广场,虽然堂食已经开始,但是商业综合体内的各大品牌依旧保持较高的线上互动热情。“我们清明节做了4个多小时直播。”一家主打内衣和袜子的销售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大家现在到商场购物的热情不太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线上线下互动让更多人可以释放消费热情。我们还专门提供了免费的上门服务,给大家送货上门或者寄送到家。”

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表示,面对行业危机,服务业企业更加要认真研究需求端的消费需求,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让市民被疫情耽误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与此同时,相关服务业企业要加快建设线上销售网络,让线上加码线下消费。在这个过程中,各大商家需借助现有的媒体平台、营销网络和APP开展互动,改变过去群雄逐鹿的状态,增强商圈联动效应。此外,我们需高度关注服务业转型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因为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服务业转型步伐不快。这次疫情其实也是给港城企业提醒,做服务业不能安于现状,要加快商业模式创新。

客流“转场” 转型从来不迟

“虽然放开堂食了,但是进店消费的人依旧不多。”在港城某商业综合体内,一家主打徽菜的店铺里,店长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每个月房租6万元,员工工资每个月在10多万元。现在最高峰时,进店客人大约在30桌,以单笔消费100元为例,赚的业绩仅仅够付房租的。”

“我一年的房租20万元,现在每天销售几百元。”在市区某商业街区采访时,一位吴姓店主表示,“在这条街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面临这个问题。街区老化,缺乏整体营销策划,客流因为疫情大幅度下降,整个街区各大店铺都困难重重。”

“我们家的客流真的没法同疫情前比。”在市区一家老字号的娃娃鱼店,店主也一再表示,“眼下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服务业是吸附就业较多的行业之一,也是大众创业的重要内容。面对疫情影响,如何调动更多人主动走出家门进行消费是港城服务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小朱配琦”带货湖北的这个新闻引发了整个服务业企业的关注。应该说这是一次央视和网红的合力营销。就在大家感到新鲜的时候,网络主播却说这已经不是他同央视的第一次合作了。当央视也开始带货的时候,港城服务业企业则酝酿了自己的转型。

在港城经营多年的全球酒店品牌索菲特,在这个春天用外卖频道开启了自己的港城转型之路。索菲特餐饮部经理周明仁介绍:“我们的价格同一般的餐饮相比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带动效应还是有的,一直到现在我们外卖服务依旧没有停。不仅如此,现在我们的外卖服务更加接地气了,不仅主打传统优势西餐,而且在中餐方面也有很多变化,例如小龙虾是目前主打的产品之一。”

同样接地气的还有港城很多品牌连锁店。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港城当下的餐饮店正在推出大量的工作餐。大到全国连锁品牌,小到家门口的老字号小店。在美团上,笔者看到了一家本土老字号高端酒店的身影。原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他们主动推出了工作餐满足市民需求。而在大庆西路上一家主打镇江锅盖面的店铺,店家也在忙于转型。“现在疫情影响依旧存在,不过我们已经推出了8人份的团购服务,市民有需求,我们将实行团购价。”该店铺工作人员说。

服务升级 加速刺激消费

“我们感觉应该刺激大家消费。”在吾悦广场采访时,笔者遇到了从灌云前来逛商场吃饭的张淼。“年轻人对于外出消费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大家还是有点担心。主要原因是对于安全的不确定性担忧,因为毕竟大家对于消费环境、消费折扣期待还是比较高的。”

消费不振也影响了上游批发业。“我们现在蔬菜的批发价格略有上涨。”在市区一家农贸市场采访时,店主表示,“因为需求减少,例如饭店、小吃店需求量还没有上来,大家同批发商谈判的砝码变小了,所以价格比往常会略高一点。”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都在刺激消费上下功夫。南京、杭州、宁波、张家港推出了消费券,苏州推出夜经济。那么,这些刺激消费的作用究竟如何?据南京市大数据中心统计,从今年3月15日零时起首批预约活动开启,至22日24时报名截止,预约成功人数超过202万人,累计申请消费券540余万张,其中餐饮券最多,超过183万张。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刘志彪认为,通过发放消费券方式刺激消费,具有3个明显优势。一方面,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快速转化为消费,对于拉动经济效果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可以定向针对更需要补贴的中低收入阶层,体现政府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关怀。第三,消费券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这对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尽快恢复有很大帮助。

消费是驱动生产的根本,港城需加快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让面广量大的港城服务业快速崛起,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