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晨 司伟 高莹莹)一入冬,气温快速往下降。在赣榆区黑林镇,蓝莓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忙着为蓝莓大棚覆盖保温棉被、检修加温设备,用科学防控筑牢农业生产“防寒墙”,全力保障来年蓝莓丰产稳产。
走进黑林镇蓝莓种植基地,一排排标准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分工协作,有的站在大棚顶端拉拽绳索,有的在地面推送棉被,厚实的保温棉被从大棚底部缓缓向上攀升,如同给蓝莓大棚穿上了“冬暖外套”。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背着工具包穿梭在大棚之间,仔细检查棚膜是否破损、压膜线是否牢固,对加温设备进行通电调试,确保低温天气下设备也能随时启动、稳定运行。
“针对这次寒潮,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启动了防寒预案。”黑林镇蓝莓基地技术负责人陈家锐指着覆盖好的大棚介绍,10厘米厚的保温棉被如同给大棚穿上“厚棉袄”,能有效锁住棚内热量,即便在寒冷夜晚,也能让棚内温度稳定保持在10℃以上。“不仅要保暖,还要兼顾通风。”陈家锐补充道,“每天中午气温回升时,大棚要进行通风,这样既能降低棚内湿度、避免灰霉病滋生,又能保证花芽在适宜环境中发育,确保元旦之前蓝莓成熟上市。”
作为江苏省蓝莓种植核心区,赣榆区蓝莓种植规模已达2.9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占比超七成。眼下正是蓝莓陆续进入盛花期的关键阶段,蓝莓苗木对低温极为敏感,一旦遭遇冻害,不仅会影响花芽发育,还可能导致来年减产。为此,当地农业部门制定了防寒方案,指导种植户采取“保温棉被+加温设备+科学通风”的综合防寒措施。同时,积极推广透光性强、保温效果佳的PO膜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棚内环境实时监测,让防寒保暖工作从 “经验判断”转向“精准调控”,大幅提升了防寒效率。
覆盖着保温棉被的蓝莓大棚内,暖意融融。科学防控的“组合拳”,不仅为蓝莓苗撑起了温暖的“家”,更让种植户们在寒潮中吃下了“定心丸”,为来年的丰产稳产筑牢了坚实根基。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