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徐婉珺)近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创新实践案例公布,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4项创新成果———进境黄大豆“智慧安检”检疫监管新模式、“五定”方便旗轮免引航作业模式、“四库四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服务链、沪连跨港区合作新模式等成功入选。截至目前,该片区累计形成23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2项在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
科技赋能,提升口岸监管效能。近日,一艘载有6.9万吨进境大豆的“曼蒂”轮靠泊连云港东粮码头,南京海关所属连云港海关查验关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检疫查验工作,有力保障了监管效率和通关速度。“与人工取样模式相比,‘智慧安检’主要实现三个大幅提升:监管成效大幅提升,自动采集样品量、查取有效检疫样品量、有害生物检出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模式;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单艘5万吨进境散粮船采用新模式可为企业节省作业成本10万元;工作效能大幅提升,可节省60%的海关现场作业人力资源。”连云港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模式建成投用以来,累计应用于30余船、160万吨进境粮食检疫监管工作。该创新案例还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
优化流程,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为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效率,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实施了“五定”方便旗轮免引航作业模式。此举实现了符合条件的“五定”方便旗轮“进港直进直靠,作业完毕直离直出”,有效压缩了船舶在港停留时间,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同时极大提升了近洋航线国际船舶的进出港效率和班轮航线的运营准班率。
优化流程,提升港口运营效率。立足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的区位优势,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瓶颈和薄弱环节,创新打造了“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系统布局建设“四库四平台”(四库:专家库、高校院所库、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四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平台、经贸合作平台),旨在构建一个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生态,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港际联动,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沪连跨港区合作新模式是上海港与连云港港深化战略协作,联合推出的创新型港口间物流服务。该模式以“进了连云港就等于进了上海港”为目标,通过两港在业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实现了港口资源的优化整合,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区域物流网络。这不仅强化了连云港港的枢纽功能,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