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五年砺剑筑枢纽 万里征途再扬帆——连云港港“十四五”时期发展综述


(张新语)时光为卷,奋斗作笔。铺展“十四五”的壮阔蓝图,连云港港以深蓝大海为纸,以奔涌潮声为韵,将五载春秋挥毫成一幅枢纽崛起的奋进画卷。


回望“十四五”,连云港港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撑杆跳”——撑的是国家战略的杆,跳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从被城市包围的传统港口,到引领开放的国际枢纽;从陆海联运的通道节点,到东西互济的战略支点,其变化之大超出预期。


全港吞吐量、集装箱量从“十三五”末的2.52亿吨、480万标箱增至2024年的3.46亿吨和669万标箱,预计今年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整车出口从“十三五”末的8.5万台增至2024年的35万台,稳居全国外贸出口第三;集装箱航线、海铁联运通道、海河联运通道至2025年6月底分别增至99条、25条和14条;“三枢纽一体化”运营格局初步形成,与上海港、中西部合作不断深化;深水化突破、智慧化赋能、绿色化转型均取得重大进展……


各具特色的业务板块协同并进,主力货种与新兴市场齐头并驱,港口发展在复杂环境中彰显强大韧性,正朝着建设国际枢纽海港的目标稳步迈进。


攻坚“硬骨头” 强基固本促升级



“第50艘全球最大40万吨级矿石船到港!”9月初,随着40万吨满载矿石船“明远”轮的“从容”靠泊,再一次展示了连云港港接卸超大型船舶的“常态化”,这正是港口深水枢纽能级的有力印证。

枢纽能级的跨越,其背后是基础设施“硬支撑”的全面夯实。2021至2024年间,连云港港通过“集团自建、政府助建、合作共建”三路并进,推动深水航道与专业化泊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30万吨级航道全线贯通,主港区矿石接卸能力跃升至4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等级提升至15万吨级。同时,赣榆港区4号—6号散货泊位、徐圩港区液体化工泊位支管廊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赣榆6号液体散货泊位、徐圩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灌河港区海河联运区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此过程中,港区内的园区道路、铁路、管廊、堆场、供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同步完善,显著提升了生产作业保障水平。这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设,使港口控股集团在5年内新建改建码头新增设计能力6190万吨,为港口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港口基础设施构成了强健的“筋骨”,那么智慧化与绿色化建设,则为其赋予了灵敏的“神经”与新鲜的“血液”。在智慧港口与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方案的指导下,连云港港先后实现了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起步堆场自动化作业和数智化生产操作系统的全面上线,同时建成投用的港口大数据中心、生产管理平台2.0版、口岸“E港通”平台一期、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相辅相成,形成高效协同的“智慧港口”体系。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和纯电动拖轮建造基地的投入使用,干散货码头系统线全流程、散粮自动装车、船舶岸电、纯电动拖轮、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施设备改造及扩大应用,则有效提升了“绿色港口”品质。


贯通“三枢纽” 打造“一带一路”联通枢纽



从中国黄海之滨到哈萨克斯坦的里海之畔,一条以连云港为关键支点的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正加速成型。在阿克套港码头后方,由连云港港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共建的集装箱枢纽先导区已正式投用,成为从太平洋直达里海的国际运输走廊上又一个现代化的“加油站”与“调度站”。

这不仅是中哈物流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连云港港“三枢纽一体化”运营格局初步形成。随着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建成、“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宽窄轨铁路系统完善,以及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建成,一条高效协同的亚欧跨境物流链正不断织密。在此过程中,自贸试验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车船直取”“抵港直装”等新模式与枢纽建设同步推进,使船舶中转时间节省75%,大幅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2021至2024年间,中哈现有两基地累计完成集装箱业务量206.99万标箱,国际班列开行量达3064列,稳居全省首位,过境运输优势领先沿海港口。

节点布局次第开花,“西向通道”的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5年来,连云港港新辟中俄、中欧2条通道和满洲里过境口岸,再增1条至中亚的图定线路,开通无锡、盐城两地接续班列,进一步织密了国际物流网络,强化了在亚欧大陆桥的通道优势。

通道不断向西延伸之时,一张覆盖更广、层次更密的国际合作网络也同步铺开。与哈国铁路设立新的合资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铁路公司签署物流合作备忘录,联合上港集团与新疆克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拓展中吉乌、跨里海等新兴通道奠定坚实基础。这条向西延伸的物流动脉,正将连云港的枢纽功能辐射至亚欧大陆腹地,为东西双向开放格局的形成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区域深度协同 打开港口发展新空间



10月12日,在主港区集装箱30号泊位,来自连云港周边腹地的40标箱钢化玻璃塑料饰件正装载上“恒祥盛7”轮,2日后,抵达上海港,运往墨西哥曼萨尼约港。截至2025年10月31日,“连申快航”全年累计吞吐量同比增长26.5%。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连云港港与上海港深度合作的同频共振。通过携手上海港,连云港港不仅成功引入上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组建互连集装箱公司与滚装合资公司,更积极推动两港间“数据走廊”贯通与“空箱中心”实体化运作。随着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落地,以及三届沪连港航合作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沪连港航”协同平台已逐步成为推动两港融合、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

当海向合作的篇章不断书写新的深度,陆向的布局也同步铺开了更广的维度。连云港港先后在徐州合资成立世联达物流与蓝宝星球供应链公司,与淮安港、宿迁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安徽港航共建多式联运服务品牌,并在安徽凤台组建云台港口服务公司。与此同时,港口加快内陆网点布局,在郑州设立营销中心,在兰州合资成立苏陇供应链公司,在霍尔果斯合资运营电子口岸科技公司并建成投用新疆舰桥场站。随着东西双向通道的不断织密,港口集装箱航线也在不断拓展,海铁联运与海河联运双轨并行——过去4年累计完成海铁联运量近331万标箱、海河联运量7878.4万吨。

东岸起笔,西行落墨,一幅陆海联动的开放画卷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徐徐展开。

“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国超表示,“不变的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变化的是从传统码头运营向现代供应链服务的转型升级。我们正在打造的,是一个既能承载货物周转,又能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枢纽。”

立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东方起点,连云港港正以5年奋进之笔,在新时代开放版图上绘就了陆海枢纽的崭新坐标。


十四五期间


■2024年,港口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量669万标箱

■2024年,整车出口35万台,全国外贸出口第三

■截至2025年10月底,集装箱航线、海铁联运通道、海河联运通道分别增至99条、25条和14条

■“三枢纽一体化”运营格局初步形成,与上海港、中西部合作不断深化

■30万吨级航道全线贯通,主港区矿石接卸能力4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5万吨级,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

■5年内新建改建码头新增设计能力6190万吨

■2021年至2024年,两基地完成集装箱业务量206.99万标箱,国际班列开行量3064列

■新辟中俄、中欧1条通道和满洲里过境口岸,再增1条至中亚的图定线路

■海铁联运量近331万标箱,海河联运量7878.4万吨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