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IP驱动城市文旅升级“三问”——连岛音乐节获“最佳音乐节品牌”大奖观察


(张晨晨 王莉 李乐)在2025杭州国际音乐演艺产业博览会压轴盛典上,连岛音乐节以其独特的品牌魅力与卓越的行业贡献,夺得“最佳音乐节品牌”大奖。


  3天带动全市综合收入近2亿元,城区酒店入住率飙升59.52%,抖音同城榜持续霸榜7天,总曝光超10亿次,乐迷盛赞是“国内天花板”……当连岛音乐节影响力超越娱乐范畴,成为驱动城市品牌升级的引擎,其背后蕴藏的文化IP打造逻辑,值得深入探究。


  而近期在我市举办的文旅人才论文旅交流会上,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大唐不夜城、惠山古镇等国内标杆文旅项目的经验分享,与连岛音乐节的实践交相辉映,勾勒出一条文化IP驱动城市文旅升级的可持续路径,同时引发了记者的思考。


从节庆活动到城市名片

战略定位上如何精准锚定


  在陕西旅游的营收结构中,《长恨歌》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资产。该剧于2007年正式公演,是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演出场地位于华清宫景区。交流会上,陕西华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凯坦言:原来的华清池遗址,是一个依托单一门票经济运营的传统景区,如今则延伸到景区管理、旅游演艺、酒店、文创综合体。去年,这部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舞剧,为陕西旅游贡献约6.8亿元营收,超总营收一半。

  正如华清宫依托《长恨歌》将历史遗迹转化为沉浸式文化地标,连岛音乐节的成功首先源于其精准战略定位——以音乐为媒介的城市名片再造。该项目从策划之初便锚定“长三角顶级户外音乐IP”目标,将音乐节视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与激活区域经济的支点。

  “文化IP的生命力在于与城市文化基因的深度绑定。”袁凯在交流会上提出了观点。连岛音乐节与山海景观、城市文旅资源系统、年轻客群情感需求三方面进行了深度绑定。连岛景区相关负责人苏琪分析道:这三重绑定,让自然禀赋成为音乐节的天然IP,并将演出场景延伸至全域消费链条,实现了音乐体验构建城市与青年群体的价值共鸣。

  数据显示,音乐节吸引的39107名购票观众中,71.35%为跨省游客,18至30岁青年占比超80%,印证了其不仅实现客流导入,更完成目标客群的心智占领。而他们带来的极致体验,也驱动用户在社交平台自发分享,网络平台用户自发传播总互动量达3248万+,形成指数级传播,其可信度远超传统宣传,将音乐节转化为城市品牌资产。


经济、品牌与客群的协同

多维价值上如何释放创新活力


  连岛音乐节的价值创造呈现出多维突破、相互赋能的特征。这让人联想到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成功逻辑——作为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文旅融合典范街区,大唐不夜城通过“商业+景区”的融合,打造特色商圈,实现客流与商业的爆发式增长。西安曲江文旅旅行服务公司营销负责人康青在交流会上指出:“文旅IP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消费生态的闭环。”

  连岛音乐节正是通过创新模式释放复合价值。连岛景区提供的数据显示,连岛音乐节的招商总额实现388.9%爆发式增长,联动交通、住宿、餐饮等产业形成消费链条,其中联动100+住宿餐饮商户,投放惠民券,激发二次、三次消费。不仅如此,还与蒙牛、星巴克等7大知名品牌合作,与临沂等17家省内外政府/文旅集团联动,拓宽客源消费渠道。

  同样是办音乐节,如何办进年轻人心中?卷明星、卷“大牌”或许有效,但并非长久发展之道;比创意、比玩法形成亮点,或许会以“人无我有”构成吸引。苏琪介绍,在商业转化上,连岛景区创新设计“引流→转化→承接→裂变”四步模型,将门票升级为“全域文旅通行证”,联动花果山、海上云台山、渔湾等多家景区,推进免门票或半价优惠,使音乐节从“一次性活动”转化为“持续性旅游入口”。

  而现场,景区还与知名LV插画师周乐合作,打造定制式“联名款”周边,成为这类具备即时消费力的高价值客群的“心头好”。“年轻人更代表未来消费趋势与城市人口红利。”正如文旅专家陈劲松在交流会上的观点:“得年轻人者,得文旅未来。”


体验场景的有机重构

如何从细节出发形成系统合力


  国庆长假期间,作为央视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以及元宵节晚会的重要取景地,惠山古镇景区成为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之一,日均客流量突破11万人次。无疑,惠山古镇通过文化场景化与业态创新焕发新生,带来超强的“吸金”能力,成为无锡市的文化名片。无锡天下第二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娜德在分享中坦言,传统文旅焕新的关键在于体验场景的有机重构。而连岛音乐节的突破性表现,正是源于对音乐节产业底层逻辑的重构,形成场景变革、服务改造与商业转化的创新闭环。

  回到音乐节现场,全国首创百米曲面屏舞台,融合山海景观、双推台技术,实现10分钟乐队无缝换场,1400架无人机编队和超长烟花秀则打造传播符号,构建沉浸式复合体验。“我直接买了2天的票,唱个过瘾,省得再到外地参加音乐节了。”市民庄女士是音乐节发烧友,几乎每年都要到外地参加数场音乐节,今年是她第一次购买连岛音乐节的门票。

  “愿为一场节,奔赴一座城”,演出体验只是一方面,好的城市体验则是魅力常在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连岛音乐节前正好赶上连日暴雨,这无疑不是一件好事。但连岛景区却能把“危机”转化为“亮点”——暴雨后,景区组织300人连夜排空积水,并铺设草坪,实现从“泥泞”到“无感”的跃进;同时安检流程重构,从“被动排队”转变为“体验起点”,5.5万份宠粉包激发了观众的好感,而贴心设置的女性化妆间、免费接驳车等设施举措,则更是将服务细节转化为口碑发酵点。

  在文旅竞争进入深度体验时代的今天,我市以连岛音乐节为支点,撬动的不仅是短期经济效益,更是一条通过文化IP系统化运营实现城市品牌跃迁的可持续路径:精准定位锚定客群、场景创新构建差异、服务细节积累认同、商业闭环实现转化,最终形成“IP赋能城市、城市反哺IP”的良性循环。正如与会文旅专家总结:当文化活动能系统解决“为何而来、如何留住、为何再来”三个核心问题,它就具备了升级为城市名片的可能性。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