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民生,幸福提速
“十四五” 时期
连云区始终将民生改善放在首位
以优化公共服务 增进百姓福祉
为目标
让社会发展更具温度
❤️❤️❤️

从校园里的贴心教育、医院里的便捷医疗,到就业保障的坚实托底、社区服务的精准直达,这些看似细微的民生事,皆是连云区的 “头等大事”。
民生有温度,幸福有分量
这便是属于连云人的
满满幸福感

“十四五”期间,连云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建成中小学、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约5200个。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超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突破55%,2024年,在全市率先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组建三个学前教育集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多年100%,所有学校达标省定办学标准,校际差异系数有效降低,成为全市首批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小班化试点,开展“在地化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1.3%,“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高中与职社教育凸显“特色”。海滨中学艺体特色彰显,苏外高级中学新增多样化选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社会教育规范发展。校园提质工程打造“优质牌”。完成东港中学周边道路智能化交通设施项目,东港中学学生通道(228国道下穿隧道项目)建成投用,东港中学周边交通环境显著改善,师生交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海滨中学通过省三星级高中复审,硬件改造与内涵提升同步推进。苏外高级中学探索国际化教育,区域高中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正式开诊,省海滨康复医院功能日臻完善,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一体化康养基地加速构建。

妇幼机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医联体建设加强分级诊疗服务,推进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规范管理与双向转诊,完善危重孕产妇和婴幼儿急救绿色通道。拓展“两癌”筛查覆盖面,逐步将城市无业、环卫等一线女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女性纳入筛查范围。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微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按照每个街道或3-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标准,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整合”为四大板块。建成省级社区医院2个、达国家推荐标准社区中心2个,国家推荐标准达标率达60%,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精准守护老年人健康。全区一个三级医院、两个二级医院、两个一级医院、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老年人友善机构,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推动老年护理、上门护理及“互联网+护理服务”;每年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建连云区公共卫生中心,总建筑面积22977平方米,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公共卫生服务、科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疗机构)等,计划2025年底基本建成。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园分中心实施改造,增设连云区基层卫生人才实训基地、临床科室用房、医技及其他科室用房。


落实稳就业政策,累计举办招聘会278场次,提供工作岗位4.26万余个,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健全多元帮扶机制,落实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困境儿童救助、慈善帮扶等兜底措施,获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特殊人群保障更加有力。



新建和改造提升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服务用房3000平方米;改造5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开展邻里互助服务,丰富农村养老内容;建成13个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累计服务老年群体超过10万人次。“十四五”末期,全区已建成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0个,覆盖全区96%的村居,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有效提升了居家养老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健全完善12345热线快处快办、督查检查机制,及时准确回应群众关切。高效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实现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市领先。


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下一步,连云区将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扎实推进50件民生实事,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全面落实惠企稳岗政策,切实稳定就业形势。持续优化教育、医疗、住房、“一老一幼”等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基本民生,兜牢民生底线。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