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莹 刘茜文 通讯员 连发 连工信 夏衍)昨日,笔者从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获悉,港城电力总装机容量187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522万千瓦,港城四分之三的电力装机容量来自清洁能源。今年1至9月份,全社会累计发电585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为477亿千瓦时。这标志我市发电四分之三来自清洁能源。
作为全省清洁能源最齐整的城市之一,我市拥有核电、“风光”能源、生物质以及间歇性水力等多元化能源结构。其中,“风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42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达到660.8万千瓦,生物质装机容量达到19万千瓦,并启动建设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
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碧海蓝天下,中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正抓紧施工。电站右侧,华东主要煤炭转运和集散中心——连云港港船来船往,将煤炭资源有效调度。从连云港港左右两侧,可以窥见中国能源转型的两个关键词——煤炭和清洁能源。火电曾经是港城电力供给的主要组成,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我市加速清洁能源投资力度。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风光”和核能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后,非化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能源装机容量已经突破四分之三,远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港城清洁电力正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迈进。
更生动地理解,我市每发4千瓦时电就有3千瓦时是清洁能源,这个比例还将提高。
港城能源转型成绩单上的两个四分之三,离不开夯实的产业基础。我市规模以上新能源工业企业已达134家,拥有中复连众复合材料、国能联合动力、东磁新能源、日出东方、晶澳新材料、神舟新能源等一批骨干企业。“风光氢储核”全业态协调发展,拥有全球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田湾核电基地。风电产业形成了“机组—叶片—塔架”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并储备了在建、续建新能源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超2000亿元,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我市能源结构转型。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风电、核能创新技术应用。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江苏徐圩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其将为全球石化园区提供中国“零碳方案”。“和气一号”创新石化和核电耦合,为核电找到新的市场。我市还围绕“一湾四区”目标,全力推进东尚光伏640兆瓦渔光互补、三峡青口盐场450兆瓦渔光互补、中核田湾200万千瓦等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探索开展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水淡化、绿电制氢、海洋牧场等于一体的海上能源岛建设。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