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集中供养、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灌南多维发力让幸福晚年触手可及


(张文华 殷开军 王东)“三餐有热饭,活动有去处,看病有保障,这样的日子比蜜还甜。”10月20日上午,在灌南县新安镇五保供养服务中心,74岁的李中荣正和几位室友围坐在一起聊天。说起这10多年来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生活的变化,他脸上始终洋溢着暖暖的笑意。

  如今在灌南,像李中荣这样乐享晚年的老人正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灌南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04万人,占总人口的21.53%。面对老龄化趋势,灌南县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精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盘存量、拓增量、提质量”上下功夫,用一个个“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托起了老年人“原居安老”的幸福梦。


硬件再升级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一个人做饭难,现在一天三顿有荤有素,住得比家里还舒心。”李中荣朴实的话语,折射出集中供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灌南县把实现星级五保供养中心全覆盖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升级硬件设施,全县11个镇已全部实现集中供养,供养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高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面对老旧小区养老“用房难”,当地创新采取“摸底问需、置换补位、管办分离”三步走策略,累计盘活闲置资产28处,财政兜底购置用房5处,并引入专业机构运营,实施第三方评估。在新建小区,则严格执行养老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移交”的刚性要求,目前已配建养老服务设施28处、总面积1.2万平方米,累计服务48万余人次。

新落成的新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当地养老服务升级的标志。该项目投入2300万元,整合了3家规模小的敬老院,设置床位150张,通过公办民营模式,推动传统敬老院向现代养老机构转型。与此同时,全县建成6个集党群服务与养老照护于一体的为民服务综合体,11家供养中心内设医疗机构,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中心、大病转诊医院”的分级诊疗网络。


监管有温度

守护养老安全底线


“以前各个部门轮流来检查,现在是‘综合查一次’,效率高多了,我们也轻松多了。”堆沟港镇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灌南县创新推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制度,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今年以来,全县仅开展1次联合检查,相较于2020年近30次的单部门检查,频次大幅减少,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对于未备案托老机构等“老大难”问题,灌南县坚持“关停、整改、化解”分类处置,已依法取缔2家违规机构。而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启用,让监管更加精准高效。平台为全县17.04万老年人提供“一键预约”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接单量已突破36万次。

此外,当地还建立第三方评估结果与补贴发放挂钩的机制,推动政府角色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暖胃更暖心

品质养老提升幸福感



“花14元钱能吃上8个菜,饭后还能做做理疗,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84岁的宋梅英几乎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报到。

  灌南县精心打造“‘连’民心 ‘灌’有爱”长者幸福食堂品牌,在20家养老服务机构、5个居家养老中心设立助餐点。其中,观澜名苑助餐点年接待老人超过3万人次,成为社区养老的暖心驿站。

在农村,46个示范性乡村睦邻点圆了老人们“不离乡土、不离乡情”的心愿。这些依托集体闲置资源建成的服务点,提供理发、助餐、文娱等多样化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找到了“第二个家”。目前,灌南县238个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银发顾问”与志愿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代缴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让互助养老蔚然成风。

截至目前,灌南县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07家,拥有养老床位618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2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初步建成。从五保老人不愁吃穿到全县长者品质享老,灌南用扎实而温暖的举措,一步步把“养老”变成“享老”,让“夕阳红”更加美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