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彭先进 段慧明 司伟)10月17日降雨后,港城大地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晴好天气。金黄的稻浪起伏,成熟的玉米大豆亟待归仓,一场与天争时的秋粮抢收抢烘战正在全市上下迅速打响。
■抢收一线
大豆玉米进度超六成
农机昼夜抢收战天时
“趁着雨歇,得赶紧抢收!”在泥泞的田埂上,东海县桃林镇大豆玉米种植大户彭支松浑身沾满泥点,通过断断续续几天的抢收,近千亩的大豆玉米终于大头落地。阴雨间歇,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作响,成为这个秋天最动人的乐章。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1日,全市71万余亩玉米已收获53.7万亩,进度超七成;16万余亩大豆已收获11.2万亩,进度超六成。大豆玉米成为当前秋收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面对持续阴雨给收割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迅速行动。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三秋”生产,5个市级技术服务指导组深入一线,指导各地抓住每一个雨停间隙集中抢收。全市10万余台套农机装备全线投入,其中1.3万余台收割机、1600余台烘干机昼夜不停,与时间赛跑。
“从预报来看,25日还会有一次降水过程,眼下各地要利用当前的晴好天气抢收大豆玉米,力争在25日前全部完成收割。”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灌南县田楼镇西盘村粮食烘干点正在烘干稻谷。连日来,灌南县向社会公布的52家烘干点设备开足马力,昼夜为村民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保障秋粮颗粒归仓。(记者 樊晓姝 通讯员 王华 摄影报道)
■烘干保卫战
烘干点全天候运转
科技护航颗粒归仓
“今年玉米含水量高达30%-40%,是往年的1.5倍以上,不立即烘干就会霉变。”在东海县石湖粮库,6台生物质循环式烘干塔正全力运转,粮库主任桑亚东介绍,他们从9月30日就启动了烘干设备。
双店粮库内,连续式烘干塔炉火正旺,副总经理谢印玉表示:“每日烘干量约200吨,设备全速运转,尽全力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严峻形势,东海县112处粮食烘干点全部开启24小时作业模式。县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沈军介绍,以前内部使用的烘干设备也对外承接业务,每天烘干粮食2万-10万吨。
为让农户“找得到、用得上”烘干服务,市农业农村局全面排查并公布了317家粮食烘干点信息,组建23个农机应急服务队、35个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织密粮食安全防护网。
■播种希望
水稻开镰麦播在即
农技专家田头支招
在赣榆区城头镇中青墩村的稻田里,数台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有序穿梭。农机手们熟练地操作机械,所过之处,一排排金黄的稻穗被整齐地卷入机器,顷刻间,饱满的稻粒便从卸粮口喷涌而出,直接装车,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种植户王济坦望着开始收割的水稻,既欣慰又着急:“稻子长势不错,但地太湿,播麦种要推迟了。”
持续降雨让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常年显著增加,秋收进度推迟导致茬口衔接紧张。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胡曙鋆站在田埂上,抓起一把湿土分析:“持续降雨给适时播种带来困难,但也有效补充了土壤底墒。老话说‘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充足的底墒往往是丰收的好兆头。”
“虽然今年小麦播种较常年有所推迟,但只要适度增加播量,抓好播种环节的质量提升,晚播小麦同样可以获得好收成。”胡曙鋆建议,对土壤湿度过大特别是水稻茬口的田块,要掌握“播期服从墒情”的原则,当前首先要通过开挖深沟来降渍散墒,创造适宜的稻茬麦播种墒情条件,避免烂耕烂种造成缺苗断垄和僵苗不发。
在这片被秋雨浸润的土地上,收割机的轰鸣与烘干塔的运转共同奏响着保卫丰收的乐章。农人们坚韧的努力与科学的应对,正为来年夏粮丰收播下新的希望。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