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晨)当“为情绪买单”从都市青年的生活标签,逐渐成为县城甚至小镇居民的日常选择,悄无声息的下沉市场正在逆势崛起。
从乡镇街头新开的网红咖啡店,到口袋公园里牵着小狗散步的人群,再到临海而建的“日咖夜酒”书房,情绪消费以多元业态为桥梁,既重塑着消费场景与生活方式,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让物质消费之外的情感慰藉与精神满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首店下沉
从城市潮流到乡镇地标
首店,并非简单的 “第一家门店”,而是新消费趋势的具象化表达,是优质体验的承载者,更是连接居民情感需求与商业增长的核心纽带。当曾在小红书刷屏、在大城市引发排队热潮的品牌加速下沉,带来的不仅是与潮流同步的情绪价值,更以“鲶鱼效应”激活了县域商业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在赣榆吾悦广场,野人先生门店前围了不少的消费者。“这家冰激凌在网上很火,看到赣榆门店开业了,火速来打卡。”张女士笑着说。作为曾引爆社交平台的网红品牌,它的县域首店没有因市场层级的下沉而降温,反而凭借独特的品牌调性,迅速成为当地年轻人的“打卡地标”。消费者排队等候的背后,是对新鲜体验的向往,更是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市级消费的满足感。
首店同时也在向乡镇渗透。走进赣榆区沙河镇,瑞幸咖啡的绿色招牌在街角格外醒目——暖光、香氛、舒适的座椅,将都市咖啡馆的氛围搬进了乡镇。“以前买杯奶茶要跑到区里,现在镇上就有网红咖啡。”正在店内打卡的小雨语气里满是自豪。如今的沙河镇,古茗、塔斯汀等品牌已相继入驻,它们不仅填补了乡镇年轻群体的消费空白,更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周边商业的活力。
晚上9时,沙河镇商业街区依旧灯火通明。卖凉皮凉面的店主笑着说:“自从这些品牌来了之后,街上人多了不少,年轻人买杯奶茶,顺便来吃碗面,生意比以前好多了。”首店下沉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门店的经营,它以“鲶鱼效应”激活了区域商业生态,推动其向更时尚、更规范的方向生长。
宠物经济
情感需求催生的县域新赛道
在赣榆的公园里与街道上,牵着宠物散步的身影日益增多;街边的宠物店、宠物医院数量肉眼可见地增长;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上,“县城附近”的宠物话题也愈发热闹——宠物经济的崛起,正成为县域情绪消费的另一重要注脚。
这股浪潮的背后,是经济增长与情感需求的双重驱动。从养宠群体来看,县域养宠已覆盖全年龄段,尤其受银发经济与单身经济的深刻影响。
情感需求的升级,直接推动宠物消费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转变。在赣榆东关路的一家宠物店内,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从进口粮、智能喂食器到定制服饰、保健品,一应俱全。宠物店老板介绍:“以前顾客只买平价狗粮猫粮,现在更多人会选进口粮,还会定期带宠物来洗澡、美容,有的顾客给宠物做一次美容就花200多元,对宠物的爱惜程度不输照顾孩子。”
而每逢春节、国庆等假期,宠物寄养服务更成为“刚需”,赣榆的宠物店纷纷推出了定制化寄养服务,有专业的护理员照顾,主人放心,宠物也舒服。“假期寄养的订单量是平时的3倍以上。”该宠物店老板说。
业态革新
在松弛感里寻找情绪平衡点
“吹着海风喝咖啡,累了翻几页书,傍晚换杯小酒看日落——这是我在这里找到的理想生活。”在赣榆秦山岛景区的琴岛书苑,游客陈女士对着海景拍照时,语气里满是惬意。作为连云港首家“日咖夜酒+城市书房”,这里白天是静谧的阅读空间,书架上摆满文学、历史类书籍,窗外是蔚蓝大海;夜晚灯光亮起,咖啡换成酒,人们在微醺中欣赏海景,在动静之间找到了情绪的平衡点。
在白鹭公园,每到周末,草坪上就支起一顶顶帐篷。“平时工作太忙,周末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下,搭帐篷不用走远,还能亲近自然,比去逛商场舒服多了。”带着家人来露营的李先生说,现在他身边很多朋友都爱上了露营、骑行等轻休闲活动,不为打卡炫耀,只为享受片刻的自由。
除了“日咖夜酒”与露营,县域里还涌现出更多“小而美”的新业态:陶艺馆里,人们在捏制黏土的过程中释放压力;DIY蛋糕店里,亲子或情侣共同制作甜品,留存温馨时刻;汉服体验馆中,年轻人穿上传统服饰,在拍照打卡中感受文化魅力。它们让生活节奏慢下来,让人们在平凡日常中找到乐趣,在消费中获得“被治愈”的感觉。
从首店下沉到宠物经济,再到新业态涌现,情绪经济正在悄然改变县域的生活底色。它不仅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重新定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业态的更新,更是一种更温暖、更松弛、更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