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倒计时2天,快看!


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城市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存续着自西汉至宋代的书法艺术瑰宝,形成全国唯一未断代的古代书法文脉体系。本次展览通过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西汉《神乌傅》、新莽《苏马湾界域刻石》、东汉《东海庙碑》、唐代《郁林观东岩壁纪》、宋代《三绝碑》等以简牍、石刻为代表的古代书法艺术成就,推动传统文化当代转化,构建地方文化传播新范式


书家简介:


章仪来,字止盦,号崇汉堂主人,1973年生,江苏海州人氏,祖籍沭阳,师侍津门大家龚望弟子赵永昌、赵子玉父子及蓝云弟子郑尔非诸先生。

2015年始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朱培尔书法篆刻工作室。2023年拜仇高驰为师。

现为江苏书协会员,天津印社会员,南京印社会员,海州印社社长。泰山学院书法研究院客座教授。民革连云港中山国石馆馆长。



作品赏析










                    

墨海连韵  山川化境

王雪峰


墨香浩渺,一砚容纳;

书脉赓续,半山铭记;

气韵生动,笔连山海;

文启苍梧,有凤来仪。

这是章仪来先生对

“墨海连韵”的解读,

纳书法文脉,连山海禀赋,

他的观察、思考、创作,

始终扎根于无比热爱的港城大地。


镌刻土地之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

  连云港的神奇浪漫,源自文化的丰厚瑰丽。章仪来研究发现,从远古石刻的符号,到碑帖简牍中的书法,滋养了这方土地延绵不断的文化脉络。

  桃花涧“东方天书”的线条,刻下先民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始皇立石“秦东门”,擘画规则的边界;孔望山摩崖造像的诸神,在汉代见证了“海上丝路”的繁华;郁林观的“东岩壁纪”,在唐朝便写尽云台迤逦……宋时的《祖无择三绝碑》、明时的《登青峰记》、清陶澍的“半半居”、民国的“抗日石刻”——青山如诉,源远流长,书体丰富,文以载道。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章仪来对港城碑帖简牍的研究,凡30余年,把30余万字论文写就山海之间,其中他心仪秦汉,刊发10余万字论述,影响深远广泛。

  他拂过每块崖壁,他会给你讲“神乌”的故事。两千多年前,掌握文字的官员和读书人,用细小的毛笔,在竹简上写下春和秋、祀与戎。他们还写下《神乌傅》,用六百余字的禽鸟寓言,折射社会现实。1993年,《神乌傅》在东海尹湾出土后,考古界、文学界、书法界为之震惊,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汉赋实物。今日读来,故事依然直抵人心,更让人震撼的是草隶的高古秀美,沉睡了两千多年,在某一个黎明醒来,依然能看见瞳底的波澜,听见热切的歌。

汇聚文化因素

  收千载灿漫,纳万顷汪洋。艺术家的文化滋养,来自天赋,更来自久久为功的积累。章仪来的积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与石有因。

  临石而书,雄健苍莽。秉承“不入汉不能成为书家”的艺术主张,章仪来观石门野鹤闲鸥,乙瑛冠裳佩玉;叹史晨沉古遒厚,西狭雄迈静穆;慕曹全秀美飞动,张迁方整尔雅……他博观约取,在纸面上追寻金石刻凿的韵味,探索林泉高致的境界,成自家气象。前不久,章仪来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2025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中,向市图书馆捐赠书法作品《东海庙碑》,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声流金石”叩击文明,实现“纸落云烟”勾连古今。

  刻石为言,出神入化。章仪来擅刻,从秦篆入手,有汉印姿彩。他注重布局严谨,强调虚实对比,壮如鼓剑,细如抽茧,追求方正朴茂、苍拙浑厚的气韵。2021年,“有凤来仪”章仪来书法篆刻临创展,在泰安举办,刀笔共舞,山海相连,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盛事。

  采石泰山,蔚为大观。泰山石质朴浑厚,线条奇幻,“泰山石敢当”习俗传承着对灵石的崇拜,是驱邪避恶、祈福平安的载体。章仪来收藏泰山石1万余方,建“民革连云港中山国石馆”,成为连云港民革展示传统经典文化,沟通台海,扩大朋友圈的重要载体。他眼中的泰山石以雄浑见精神,以朴厚显品质,以坚毅知气节,以圆融懂变通,可谓“人如其石”。

摹绘内心交响

  章仪来师承津门大家龚望一脉,问道赵永昌、赵子玉父子;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深造,受业于朱培尔先生;又拜师仇高驰,临习不辍。

  承诸先生教诲,章仪来以书为媒对话古人,以刀为笔直追秦汉,形成了独特的内心交响。

  乙巳秋,他观唐《郁林观东岩壁纪》后,记述“此刻石分间宽博、气韵开达、又疏密停匀遒劲飘逸,用笔布白笔画变化多端,集‘华山、封龙山、石门颂’各家特点。直达汉室。不通秦汉者不出此味也!”

  乙巳立秋后五日,他在郁林观“三绝碑”附近记下“秋雨绵绵、雷声阵阵、溪水潺潺、虫鸣长长,夜深人静,如此佳境,遇之幸也”。

  甲辰春,他在把玩泰山石时感受到“简单素雅可出空灵。空灵乃人间之大美也。品石吸天地之精神,以素雅示人,做朴素之事,乃生活之境也”。

  爬梳历史,是为了有力前行;记述内心,是为了寻其友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心动——章仪来用真诚超越了技巧,用温和涵养了波澜,用笔墨生动了山川,用气韵歌颂了岁月。

岁月如水,山高水长。

庆历四年(1044),

海州知州祖无择在“三言诗”中,

用这样的字句结尾——

千万年,苍藓没。后有人,为吾拂。

面对他的文化期许,

清风拂过,仪来拂过。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苍梧小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