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这里每棵苗都有专属的“成长工位”


(□ 武娜 吴成瑶 赵威娜)在云台农场云水湾湿地公园的塑料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萝卜芽儿探出头来,农技人员荣伟正将有机肥撒在刚修整好的土地中。“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生长周期短,对土壤的养分需求相对均衡。我们在9月种萝卜,等到萝卜收获后,下一茬我们就会安排种植春黄瓜,整个过程像‘流水线’一样精准高效,这里的每棵苗都有自己的‘成长工位’。”荣伟说。据悉,这是农场目前大力推行的“短期蔬菜科学轮作”模式,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高的效益和更健康的果蔬。

过去人们习惯“什么价高就一直种什么”,长期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加剧,不得不依赖更多的化肥和农药。近年来,云台农场打破“连作障碍”,为土地“减负增能”。在塑料大棚里,笔者看见,蝶形地插微喷装置正均匀喷洒着细密的水雾,精准滋润着每一寸土壤,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有效保持了棚内湿度,为作物生长营造出稳定适宜的环境。

荣伟告诉笔者:“过去,我们采用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现在我们采用蝶形地插微喷装置进行灌溉,蝶形地插微喷是一种结合旋转喷洒技术与地插式安装方式的灌溉设备,工作时,水流通过管路输送至微喷头,形成细密的水雾或水滴,可实现360度旋转,均匀覆盖目标区域。这次种植萝卜前,我们也使用蝶形地插微喷装置,土壤能更疏松、透气,这套设备还能反复循环利用。”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云台农场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周期、上市季节及养地需求,为每一块地都制定了精准的“轮作时间表”。通过间作、套种、复种等科学种植模式,一块地一年能收获3至4茬,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市场供应“不断档”,经济效益也显著提升了。

同时,云台农场巧妙地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开辟了农耕体验区。每逢周末或假期,这里便成为城市学生亲近自然的课堂。孩子们可以亲手参与播种、施肥、采摘,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感受“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与“收获满园香”的喜悦。这种农旅融合的新模式,既丰富了农业的业态,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也为农场带来了额外的旅游收入,形成了一、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