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文 吕静媛)你或许用过扫地机器人、见过送餐机器人,但你体验过能完成精密外科手术的机器人吗?近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体验现场,众多市民得以近距离接触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亲身感受这项颠覆外科手术格局的“黑科技”魅力。
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笔者来到手术机器人控制台前。这台高度约1.5米的设备,配备着高清显示屏与操作手柄,初看之下宛如一台充满未来感的游戏机。当双眼贴近目镜的瞬间,被放大10倍的腹腔模型内部结构清晰呈现,细节一览无余。
“这便是机器人的3D高清视野,相当于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包增涛一边讲解,一边示意笔者握住操作手柄。笔者手指轻轻移动,机械臂随即做出同步反应,屏幕中,微型机械手在模拟组织上精准“游走”,动作灵活流畅。最令人惊叹的是,机械臂能完成540度旋转,即便在模型内狭窄的“解剖空间”里,也能进退自如,这一操作精度,早已突破人类手腕的极限。
“机器人是强大的工具,但手术的核心始终是‘人’。”包增涛指着控制台强调,手术过程中,医生将手指伸入操作杆,通过操控系统向机械臂发出移动、抓持等指令,每一个动作都由医生精准把控,确保手术安全与精准。据了解,自今年4月医院机器人手术中心正式启用以来,已成功开展百余例手术,覆盖泌尿外科、妇科、胃肠外科等多个临床领域,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诊疗选择。
体验现场,笔者见到了此前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肠癌手术的林女士。她挽起衣角,展示着腹部并不明显的瘢痕,愈合情况良好。“术后第三天我就能下床走路了,现在身体状态跟正常人没两样!”林女士的话语中满是欣慰,笑容里透着对医疗技术与医护人员的感激。
“我们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合作成立手术中心,核心目标就是把顶尖医疗技术带到老百姓家门口,让本地患者不用奔波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包增涛介绍,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目前医院还推出“百例减免惠民生”举措,将为1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单例2万元的手术耗材费用减免,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第35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一员,即将启程的包增涛还有着更深远的愿景:“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先进的微创腔镜技术运用在受援地,积极协助受援医院提升医疗水平,努力为当地培养一批掌握微创技术的医疗骨干,让这项技术真正在桑给巴尔扎根结果,更好地造福当地患者。”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