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济群 张爱文)为帮助全区未成年人度过一个充实、快乐、安全的暑假,暑期以来,赣榆区不断丰富“七彩的夏日”活动内容,创建“资源—课程—保障”三维立体协同机制,打造“暑”你精彩公益暑托服务品牌,进一步拓展文明实践+应用场景,有效破解家长暑期看管难题,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资源协同,织密“全域覆盖+多元参与”服务网络
以“阵地+队伍”为核心,构建全域化服务体系,让公益暑托“触手可及”。阵地联动全覆盖。依托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布局27个公益暑托班、157个服务点,覆盖全区15个镇,直接服务未成年人2200余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占比超60%;创新“文明实践+暑托”场景。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空间,实现服务半径不超过1.5公里;组建志愿服务团队。赣榆区文明办联合团区委、赣榆海英草志愿者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广泛招募大学生、“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志愿服务,组建了322人的“榆见文明辅导员”队伍,形成“专业+公益”服务矩阵。开展岗前安全急救、教学技能专项培训27场,志愿者持证上岗率达100%。
课程协同,构建“基础+特色”双轨育人体系
秉持“寓教于乐 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构建“基础托管+特色课程”融合体系,让暑托时光有所收获。基础托管提质增效。安排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层课业辅导,覆盖小学至初中全学段,学生作业完成率100%,预习达标率超90%,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色课程赋能成长。围绕护苗、游学、发展三个方向,结合孩子们自身兴趣爱好,开设三大特色素质教育提升板块,打造可移动式文明实践课堂。一是红色研学铸魂。组织孩子们开展赣榆区“一山一岛一村”红色研学,在抗日山、黑林镇大树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景教学36场,厚植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二是非遗传承润心。开设剪纸、面塑等12类非遗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学生作品入选区非遗展演12件。三是职业体验启智。赣榆区文明办联动区级相关单位开展“小小人民警察”“科学家体验日”等实践活动16场,引导孩子们积极融入社会,播种职业理想。
保障协同,筑牢“安全+优化”双防线闭环
以“安全+优化”为导向,构建“预防+监管+反馈”闭环机制,暑托服务让家长放心、社会省心。源头防控。赣榆区文明办联合消防等部门排查157个暑托点位,整改电路老化、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11处。各镇为所有参与的志愿者及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实现安全“零事故”;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双签到+身份核验”接送制度,学生到场与离班均需签到签退。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明确各方责任,共同维护学生安全;服务优化。在“赣榆宣传 红榆伞”“赣榆生活”APP等线上平台及时发布服务动态。举办家长开放日、座谈会23场,收集优化建议7条。及时调整课程时长,家长满意度测评达100%。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