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银龄志愿者点亮时代微光


(□ 郑非凡 范梦宇 汪明霞 刘静)“胡大姐,把饺子皮摊在手心,像这样舀半勺馅儿!”海州区大脚板志愿团团长任礼梅站在社区活动室中央,手里捏着个元宝状的饺子晃了晃。70岁的她围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面粉,声音洪亮得盖过了案板上“哒哒”的擀皮声。

岁月鎏金,银发焕彩。退休不褪色的志愿群像里,任礼梅们正以别样姿态生长,他们中有人在社区土壤里深扎根系,从单株幼苗长成庇护一方的绿荫,有人则融入“志愿联合会”的版图,让毕生所长如枝叶般舒展,在更辽阔的天地播撒光热。

传承与坚守

当个人故事成为精神火炬

   “孩子们,看这枚勋章,它背后是老兵们在抗美援朝时激战的故事。”清晨的市革命纪念馆内,徐建红正在为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阳光透过窗沿,她耳鬓间镀上金边,她讲述的每一个字,都像火种般点燃孩子们眼中的光亮。

2013年,徐建红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成为市革命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父亲临终前嘱托她“别让英雄故事被风吹散”,让她从最初每周的兼职讲解,变成了退休后全职投入的“故事传递者”。2017年,她萌生了培训小讲解员的念头。如今,她的“星火儿童宣讲团”已有50多名孩子,周末时常能看到他们戴着微型麦克风,用稚嫩却认真的语调讲述港城红色历史。

与此同时,海州区民主路的德平书店里,67岁的李文伦正将一摞古籍轻轻放在书架上。这家有着“老旧古书博物馆”之称的书店,如今因他的公益读书会声名远扬。“当年创业时,我就许下诺言,赚的钱三分之一要分给需要的人。”从“德平书店雷锋岗”到全市阅览室图书的捐助事业……他获评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始终在热心公益的路上步履不停。

每天中午,市建国路小学门口准时出现李文伦的身影。助学岗的红色志愿者马甲在车流中格外显眼,他一手牵着扎羊角辫的女孩,一手拦住欲闯红灯的电动车:“小伙子,孩子放学,请慢点儿!”司机笑着点头,路过的孩子们争相传唤“爷爷好”,有个穿校服的男孩特意绕路过来,和他击了个掌,李文伦眼角的皱纹笑成了月牙:“你看,这就是我一年300多天,风雨无阻来这儿的意义。”

团队与星火

当个体微光聚成志愿星河

“胡姐,把‘爱心通道’的指示牌再往中间挪挪。”节假日的连云港火车站候车厅里,任礼梅踮着脚,指挥银龄志愿团成员调整引导标识。银发在人潮中忽隐忽现,她的志愿服务马甲后印着“大脚板志愿团”,在攒动的行李箱间格外醒目。该团队10余名成员分散在检票口、自助售票机旁,有人弯腰帮老人提行李、有人耐心教旅客操作购票系统,此起彼伏的“我来帮您”“小心台阶”,织成候车厅里最温暖的背景音。

几天后,在社区活动室里,63岁的房树巧正把和好的面团分成小块,案板上撒着细密的面粉。“任姐,馅儿够不够?”她抬头问。任礼梅每个月都会带着团队志愿者到社区为残疾人包饺子,轮椅上的李阿姨学着捏褶,任礼梅蹲在旁边手把手教:“中指抵住,两边轻轻一合,对,就是这样。”

这支成员平均年龄65岁的大脚板志愿团已成立7年了,该团队让银龄志愿者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展。节假日的火车站,他们化身“导航仪”,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引方向、搬运行李;旅游景区的熙攘人流中,他们是耐心的“活地图”和秩序维护者;社区一声召唤,他们更是闻声而动,哪里需要,“大脚板”就踏向哪里。

在大脚板志愿团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同时,退休多年的市一院儿科原主任陈晶,则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守护生命的使命。

义诊台前,她正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听诊,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得仿佛时间从未流逝。“陈主任,您都退休了还这么辛苦,我们心里真是过意不去。”一位抱着孩子前来复诊的年轻母亲满是感激。

陈晶轻轻放下听诊器,温和地笑了笑:“当了一辈子儿科医生,孩子的哭声、笑声都刻在骨子里了。能发挥点余热,帮孩子早点发现问题,命运可能就完全不同,我这心里,比什么都踏实。”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让她在义诊中筛查出数例被忽视的先心病患儿,为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银发赤诚

何惧征途风霜

银龄奉献之路并非坦途,岁月赠予他们智慧与热忱,亦留下不可回避的印记。任礼梅的“大脚板”团队,成员多已年逾花甲,在火车站、景区长时间的奔波服务后,疲惫难以掩饰;李文伦风雨无阻守护学童,家人担忧的目光从未停止追随……

“更普遍的是,许多银龄志愿者满怀热忱,却常苦于找不到最契合自身经验与精力的服务项目,空有一腔热血,难以高效释放。同时,专业保障的缺失,意外风险始终萦绕在这群无私奉献的老人心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让这抹绚丽的晚霞更持久地温暖大地?精准赋能是关键。“很多银龄群体都具备一技之长,因此需要深入梳理银龄群体的技能图谱,精细对接社会需求,打造如‘银龄导师库’‘社区顾问团’等专属平台,让经验找到发光发热的精准坐标。”海州区志愿联合会会长范伟表示,还需引入社会力量,设立专项保险或公益基金,为志愿服务中难以预料的意外提供坚实托底,让奉献者无后顾之忧。

此外,相关专家建议,志愿服务还应大力倡导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理念,引导刚退休、精力相对充沛的低龄老人,成为照料高龄、失能老人的生力军,既能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又能极大拓展银龄价值的实现空间。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