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春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聚焦监管痛点堵点,通过人才赋能、科技监管与一线攻坚,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其中,“三资”问题动态清零行动成效尤为显著,截至目前,整改率已超92%。
农村集体资产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农村集体“三资”点多面广,管理不善易滋生“微腐败”,风腐一体问题较突出。诸如违规出租、转让、抵押村集体房屋、设备,非法侵占、无偿占有集体资产,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流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切实守好集体经济“家底子”,我市“科技赋能+铁脚板作风”双管齐下,强力推进问题动态清零。依托农村集体资产可视化系统与“三资”记账平台的智能预警与数据比对功能,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经济合同、债务、工程项目、违规出借资金、漏报瞒报资产资源等六大重点领域发起动态清零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精准摸排“三资”管理问题1.31万条,完成整改1.22万条,整改率高达92.52%,有效清除了集体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
筑牢监管根基,资产资源大起底。为实现“底数清、产权明”,我市全域推进集体资产资源大起底,采取“村级自查、乡镇复查、县级核查、市级抽查”四级联查机制。清查结果显示,全市已核实资产4313.55万平方米(含帮扶资产、一事一议资产等),资源310.82万亩(含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彻底扭转了“三资”底数不清、数据失真局面,为盘活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动态清零行动的扎实成效,离不开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坚实保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锻造一批专业“守门人”,我市采取人才与机制双轮驱动。市农业农村局会同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创新“线上+线下”课程体系,通过小班化教学、送教下乡、技能大比武等方式,累计培训乡村财会人员超3000名。同时,对108个班子薄弱、信访集中、资产量大或负债高的重点村实行提级管理,建立市、县、乡三级领导“多对一”挂包机制,下沉一线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拿出手机扫一扫,就知道村集体资产发包情况,明明白白。”在赣榆区赣马镇,村民们对村务公开栏上贴的“二维码”连连称赞。我市创新推行“码上”公示机制,将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信息生成二维码公开,村民扫码即可实时了解详情。结合月度财务公示与清查结果专项公示,全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集体“钱袋子”在阳光下运行。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