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625分圆梦华东师范大学,赣榆女孩陈思羽——考上大学,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文  牟进勇/图)“我收到录取通知书了!”7月下旬,赣榆班庄镇陈洪爽村的一处农家小屋内,发出女孩的欢呼声。父亲欣慰地看着女儿,随即望向桌上并排放置的两张遗像,告慰女孩的爷爷奶奶。

  7月24日,第十三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来到了女孩陈思羽的家。门口的泥地上,还散落着刚放完的鞭炮纸屑。“今年我以625分被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录取,这些鞭炮都是二叔买来为我庆祝的。”明朗笑容的背后,是她用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父亲在我1岁时遭遇车祸致残,母亲也离家而去。考上大学是对父亲和二叔还有爷爷奶奶最好的报答……”

父亲遭遇车祸致残 二叔承担起养家重担

  陈思羽的家是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几挂红鞭炮的碎屑还散落在家门前的空地上———那是华东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当天,二叔特意买来燃放的。这个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了。

  “这处老屋,也是二叔的老宅。”陈思羽轻声介绍。从初中起,她便住校,只有寒暑假回到这个用旧蓝色篷布隔开的“两居室”。

  踏入狭促的厅堂,那道篷布将空间一分为二:一边是父亲和哥哥栖身的角落,另一边是陈思羽的小天地。墙面已经老旧脱皮,唯有墙上的奖状格外耀眼———“年级腾飞之星”“模范学生”“年级学习标兵”……这些褪色的纸张,是这间陋室里最闪亮的勋章,诉说着女孩的坚韧。

  支撑这份坚韧的基石,是二叔17年如一日的担当。17年前一场惨烈车祸,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轨迹。“我在连云区打工时被车撞了,当时幸亏离医院近,送医及时保住一命。”陈思羽父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心有余悸。

  当时,襁褓中的思羽才1岁。事故造成父亲脑部重创、右腿残疾。命虽保住,家庭支柱却轰然倒塌。不久,父母离异,母亲离家而去。年幼的思羽和哥哥由爷爷奶奶抚养,二叔承担起养家的重担。

  “爷爷奶奶、二叔二婶都给了我很多的爱。”陈思羽充满感激地说:“爷爷3年前生病走了,奶奶也在我高三期中考试那段时间突发脑溢血走了……”

  “奶奶走了,那段时间……总觉得心里缺了一大块。”陈思羽眼圈瞬间泛红,声音哽咽。这份巨大的悲恸如影随形,也悄然渗入她的高考答卷。


625分圆梦华师大 渴望用知识改变家庭困境

  今年高考,毕业于赣榆高级中学文强班的陈思羽,以625分的成绩叩开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大门。

  提及高考,她眼中掠过一丝遗憾:“语文117,政治84,算是被最信任的科目‘背刺’了。”她坦言,分数揭晓那一刻,曾有过短暂的失落———模拟考稳居年级前5的她,内心曾描摹过复旦、浙大等学府的轮廓。

  然而,尘埃落定后,她望向父亲和二叔殷切的脸庞,释然地笑了:“能去上海读书,已是命运最好的安排。考上大学,就是我能给爸爸和二叔最好的报答。”

  这份清醒的乐观,是她穿越书山题海的航标。谈及学习“秘籍”,陈思羽语气笃定:“上课要紧跟老师的节奏。”她尤其强调对弱项精准的“疗愈”———曾令她步履蹒跚的数学,最终在高考拿到了105分。秘诀无他,唯“错题”二字:“找出错的,反复磨,刷透它,短板自能一寸寸补长。”

  生活的重量落在肩上,陈思羽选择挺直腰杆奋力奔跑。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没多久,她就开始为自己挣取大学的第一笔费用。7月初,她便成为青口镇一家培训机构里最年轻的“小陈老师”。

  为了准时赶上上午9点的课,她清晨6点便踏上征途:先搭乘40分钟公交车,再骑上共享单车在街巷穿梭10多分钟,全程将近一小时。每天4个小时,她为一位高二文科女生倾囊相授地理、英语、历史的奥秘,偶尔也指点政治迷津。

  “最初谈的是150元一小时,后来我主动降到100元,”她坦率地谈及这场小小的“谈判”,“最后定下日薪300元,我觉得很有收获。”这朴素的账本背后,是一份超越年龄的清醒与担当。备课的灯常常亮至深夜,她却不以为苦:“这份经历,比薪酬更珍贵的是它教会我如何站稳讲台、如何与人沟通。”她甚至已开始规划大学里“边上课边备考四六级”的紧凑节奏。

  当被问及辛苦,她只浅浅一笑:“我哥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哥哥今年21岁,在江苏师范大学就读,此刻正在徐州打暑期工。得知妹妹金榜题名,哥哥在电话那头笑得爽朗:“这可是我们体育生的‘梦中情校’,丫头真行!”

  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对陈思羽而言是峰回路转的惊喜。“第三志愿就中了,而且是心仪的上海高校。”她眼中是由衷的庆幸,“华东师范大学既是211工程高校,也是985工程高校,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份幸运,无疑是她用无数个清晨与深夜的坚持换来的。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父亲在出车祸前在上海打工,母亲带她去玩过,虽然这份记忆并未留存。

  谈及即将就读的行政管理专业,她显出超越同龄人的清醒:“开学就准备申请转专业。若不成,大二再战。长远看,考研是必经之路。”她渴望用更多的知识敲开高薪职业的大门,朴素而直接———“想早一天真正替二叔把肩上的担子卸下来。”

  采访最后,烈日依旧当空。暖阳透过窗棂,温柔地涌入这间被奖状点亮的陋室。陈思羽的父亲安静地坐在女儿身旁,眼神复杂得如同揉进了整个夏日的浓烈光影———欣慰如释重负,忧虑却沉沉如山。

8900元学费成难题

  9月5日,陈思羽即将踏上求学之路,前往大学报到。然而,面对8900元的学费,她和父亲却愁眉不展。这笔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爱心汇聚,助力梦想。如果您愿意伸出援手,帮助这位励志女孩顺利踏入大学校门,请联系本报助学热线。您的每一份善意,都将成为她前行路上的光亮;您的每一次帮助,都能让这个家庭的希望延续。让我们携手,为陈思羽的大学梦保驾护航。

  ●陈思羽大一学费:8900元。

  ●助学热线:13851291243(加微信请备注“助学”进助学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

  ●报名条件:连云港籍2025级本科录取新生(不含免学费专业);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孤儿、建档立卡子女、城乡低保子女,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子女优先)。

  ●报名方式:助学热线报名;微信扫描二维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15日。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