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晨晨)“劳动的号子在心中激荡……滚烫的汗水、生命的光芒……”
近日,《为劳动者歌唱》主题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作为国内首部以“劳动”为主题的大型组歌,《为劳动者歌唱》是由我省青年作曲家王咏梅携手国内著名词作家车行以及知名制作人、交响乐团、合唱团、省市文艺家共同创作制作录制而成。
王咏梅,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首期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连云港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通过音乐反映时代脉搏、传递时代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这位从连云港走出来的青年作曲家,以此为理想追求,在音乐殿堂里奋力遨游,成为名副其实的“为人民而歌者”。
黄土地上引领唱好暖心“民歌”
“本部组歌为劳动者歌唱,都为积极向上、充满咏赞的基调。”王咏梅介绍,组歌由十五首风格多元的单曲构成,每首歌的音乐定性和走向均有所不同。其中,《为劳动者歌唱》等作品充满朝气和力量,旋律坚定而充满向往;《清洁工之歌》等作品以赞美歌咏,旋律则优美、深情;《外卖小哥之歌》体现新型生产群体,旋律则表现为时尚现代……这些调性上的把握,证明她有一颗“来自土地的初心”。
“我来自苏北乡镇,小时候,我常坐在清清河岸和无垠的田野上,看着远方炊烟升起,花香扶面,牛羊追赶,彩蝶飞舞,就特别陶醉,……”她的言语中透出无尽的乡土情结。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许多可以去大城市发展的优厚条件,一直坚守在这触动她心灵的美丽家乡,用艺术的彩笔,妆绘着一山一水,用跳跃的音符演奏百姓乡亲们的乐章。
“我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自于美丽的自然和身边基层群众的真善美,每时都想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做些什么,想感恩、更想回报赋予我美好的一切存在。” 王咏梅感慨道。为此,她创作了很多“接地气”作品,诸如《我最爱的还是你》《可亲可敬的人》《盲童和哑童》等,除了引起无数群众的情感共鸣,还在全国原创歌曲征集大赛中荣获特金奖、一等奖和金奖。
“我的妈妈盼儿回家,母爱的目光亲吻我的脸颊,看我吃饭听我说话,笑容里面开着泪花……”在央视龙年春晚中,“大衣哥”朱之文的这首《我要回家》,唱尽了游子对家的眷念,而作曲就是王咏梅。“春节来临之际,我从北京回家途中,看到车站很多在等票、等车的农民工,他们带着行囊就地而坐、就地而餐,让我很心疼,便创作了这首歌。”王咏梅感慨道。在录制过程中,朱之文哭了两次,直言“这个作品太令人感动了”。“它不仅唱给农民工,也唱给长年奔波在外的人,更是要唱给那些远离家乡,心系祖国的海外游子!”王咏梅道。
当然,光是创作一些文艺作品,还远达不到“文艺惠民”的目的,王咏梅深知,“要把文艺大餐送到百姓的面前”。于是,在她的牵头引领下,市文联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先后组织文艺家以“手拉手——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其中“百名书法家送春联”“文艺欢乐行”“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快乐”等文艺惠民品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期间,他们还积极深入部队、社区、乡村,孤儿院、敬老院等基层一线,不辞辛苦,把愉悦和欢乐送到人民和子弟兵面前。有两次,他们去大山高处的二桅尖慰问部队,上山道路被雾团覆盖,导致车辆无法前行,王咏梅便和志愿者们徒步爬往山顶,等到山顶时,头发和眉毛全被雾霜凝结成白色块状,但这丝毫掩不住阵阵歌声、乐声、笑声汇成一片,萦绕在山顶。“我们每天都和蓝天、白云,树木花草为伴,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音乐!”两位年轻战士激动地说。紧接着,王咏梅为其创作了营地战歌,文艺团队免费制作录制音频作品送给战士们,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自己的作品,振奋士气。
2024年,王咏梅被获评全国“最美文艺志愿组织者”称号,全国仅有十个人;在全省文艺志愿服务评比中,连云港市文联荣获了四项集体和个人奖项。市文联在她的带领下,联动县区每年都组织开展各艺术门类惠民活动近两百场,受益群众超三百万人次。“通过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形式,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共享了文艺发展成果。”王咏梅说道。
奋斗路上昂扬奏响劳动“战歌”
《的哥的姐之歌》《外卖员之歌》……在这次的组歌中,基层一线劳动者成为绝对的主角,王咏梅以深情诠释他们的无私奉献与使命担当。“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歌声,能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基层一线劳动者的奋斗历程和他们身上闪耀的精神光芒,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普通岗位上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们,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力量。”组歌的词作者、著名词作家车行说。
什么人最美?当然是劳动者最美!王咏梅怀着最朴素的情怀,将指尖的旋律倾泻在她对劳动者战天斗地的一腔热忱之中。“太阳升起金山外,金银花香醉心怀……”这首旋律昂扬、充满自豪气息的歌曲名为《金银花开幸福来》,歌咏了甘肃扶贫工作的巨大成就,展现了甘肃省通渭县金银花扶贫产业特色和亮点。“音乐是无界的,它愉悦人心,给人向往,使人奋进……”王咏梅说。这首歌曲一经推出,就在通渭县的大街小巷广泛传唱,为该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了文艺力量。为此,县委、县政府还为王咏梅赠送了锦旗。
“文艺力量”可以激发无限的战斗的豪情,彰显“大格局”。这些年,王咏梅积极携手广大文艺志愿者群策群力,通过打造文艺精品,彰显家乡文艺家的“家国情怀”和“时代脉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她创作的《九千万个我》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来自9500多万名党员的深情告白和奋斗誓言。“九千万个我,一个信仰一个寄托……”这首歌的音乐MV中既展现了许多新时代党员的昂扬身姿,也呈现了不少我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雷锋车组、开山岛夫妻哨、连云港港口、中华药港等十几个画面,这背后都是奋斗和拼搏的身影。而这首歌也荣获了中宣部“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广。
纵观她的作品序列,更是潜藏着时代奋发的注脚——《学习强国》入选中央文明办“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推荐作品;《中国青年》入选团中央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征集推荐活动优秀作品的歌曲类十首作品的第一名;《最爱的的还是你》等六首单曲荣获全国原创歌曲征歌大赛金奖、特金奖和一等奖,《和谐中国》摘取全国原创音乐大赛唯一“最佳作词 最佳作曲”单项奖。《美丽家园》等三首作品入选大学和小学音乐教材;《让时代为我们喝彩》等四首歌曲分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届全运会、七届大运会会歌及十届和十一届全运会火炬传递主题歌,中央一套黄金时间直播推出,并在《共产党人》《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主流媒体和刊物发表,《祖国在我心中》《轻轻踩在月光里》等多首作品入选中央电视台新春,元宵、中秋,“五一”等大型晚会。
王咏梅,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建工标兵”“全国巾帼建工标兵”“全国最美文艺基层组织者”“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并作为省高层次人才先后被选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等国内国际知名大学交流深造。
新征程上激情唱好时代“新歌”
“音乐会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城市运转背后无数劳动者的付出。孩子一直跟着节奏拍手,这些充满力量的歌声是最好的劳动教育。”《为劳动者歌唱》主题音乐会收尾之际,出现了全场起立合唱环节,带着孩子来观看演出的李女士仿佛看见无数劳动身影在音符中交汇成时代画卷。王咏梅接受采访时说,“音乐是发自心灵的歌唱,我亲身感受到这个美好的时代,所以想用音符谱写出时代的美好。”
献歌奥运会、世界杯、全运会,响应祖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党的百年生日喝彩……多年来,王咏梅的作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从她笔尖流淌出的音符,给五湖四海带去了生命的活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音符中的澎湃国力。比如在创作“中国梦·丝路情”大型组歌时,王咏梅就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采风,收集、研究了大量带有西域民族元素的歌曲,试着把民族、通俗、时尚、流行元素融为一体,倾注到笔尖的旋律中。此后,在“中国梦·丝路情”组歌专题音乐会上,阎维文、廖昌永、吕薇等众多国内一线歌唱家汇聚一堂,高唱她所创作的歌曲,既展现了崛起中的大国应有的气度风范,又凭借优美动听的旋律真正地戳中人心,一如歌中所唱:“跟着驼铃再迈开东方的脚步,想给一路的山水都画上插图,要让冰冷的戈壁也成为热土,每一个黎明都诞生出了祝福……”
对王咏梅来说,“中国梦”是深植于江苏人民心中的梦想。为助推家乡美誉度提升,扩展文艺人才平台,她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一致“走出去”,携手并进“引进来”,策划多项文艺活动和品牌,先后在北京音乐厅、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场地举办主题音乐会、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展演及本土艺术家作品展,引进“一带一路”城市文艺交流,全国诗刊主编汇聚港城恳谈会等诸多活动。她说:“文艺要展现时代和社会风貌,希望未来的自己,能一直在百姓身边,为他们谱曲、为他们而歌;以更饱满激情,为新时代放歌,为祖国赞美!”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