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媛)当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在街边摆起摊位,以亲民价格售卖美食时,一场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营销变革正在港城悄然上演。
近段时间以来,我市星级酒店通过外摆,打破了高门槛、高格调的固有标签,不仅为自身开辟了新的营收增长点,更加强了与市民之间的联系,成为酒店业应对挑战、寻求转型的生动实践。
星级酒店摆摊
烟火气中显亲民
下午4时40分,金陵云台宾馆门口的外售摊位前已人头攒动,队伍从摊位中央向两侧延伸,排成了两条长龙。人们顶着盛夏的暑热,在蝉鸣中缓慢前行。摊位前,酒店工作人员热情招呼,动作麻利地递出打包好的餐食。2小时不到,美食已被一抢而空,只留下零星空盒诉说着供不应求的热度。
“刷抖音看到的,天太热,谁也不想进厨房。”队伍中的张女士抹着额头的汗珠,“今天准备多买点,两家人的晚饭就靠它了。”她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星级酒店的美味,从未如此触手可及。
在金陵云台宾馆外的摊位前,金陵方糕、烧卖、榴莲酥和云台酥饼整齐地摆放在盒子里,每盒售价12元;金陵盐水鸭28元一份,酸菜鱼35元一份,大肉包6元一个。
苏宴楼门前,负责人张家惠一边忙活一边介绍:“都是当天厨房现做,品质不打折,价格按市民消费习惯调低了。”她递出的名片上,线上预定渠道清晰可见。最抢手的包子往往十几分钟便告售罄。
“能不能给我挑份瘦肉多的?孩子不太吃肥的。”一位母亲在港丽希尔顿欢朋酒店的红烧肉摊前提出要求。售卖员一边热情回应“肥而不腻,您先尝尝”,一边仔细挑选。星级酒店的后厨手艺,就这样以家常姿态,融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放下身段“降维竞争”
一场酒店行业的“生存突围”
这烟火气背后,是酒店业迫在眉睫的“生存突围”。金陵云台宾馆陈维高坦言:“外摆是让市民零距离感受五星服务。”自7月3日该酒店入口处每日出摊,将五星品质以“家常价”送至市民“家门口”,日销量已稳定在4万元左右。
这并非个例,苏宴楼负责人张家惠也印证:“基本每天卖光,7点半左右就售罄。”
近几年,客流萎缩与成本上升如两座大山压向酒店行业。星级酒店的外摆,正是以“降维竞争”的姿态破局——既保留核心品质,又主动切入下沉市场。通过线下摊位与线上平台(微信、抖音、小程序)预定联动,酒店推出契合本地口味、老少皆宜的菜品,迅速赢得口碑与“回头客”。
“外摆不仅是销售,更是品牌传播。”陈维高说,这场看似放低身段的尝试,悄然拉近了与市民的情感距离,并转化为线上粉丝量的切实增长。
下沉“接地气”
星级品质的多元触达
星级酒店门前支起的摊位,表面是烟火升腾,内里却是行业对生存发展路径的深层求索。这场“走出去”的变革,为酒店开辟了新增长点,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自救的鲜活样本。
金陵云台宾馆的实践表明,星级酒店并非只能固守高端客群。其“自救”远非简单“降价求生”,而是通过创新模式对价值进行重新定义:主动打破“高阁”形象,以“高端品质、多元触达”的经营模式双轨并行——既承接商务与旅游客户,又深入触达社区居民与家庭用户。
酒店业积极拥抱新媒体,开通抖音等社交平台账号,借助线上渠道吸引年轻消费者,增强粉丝互动,逐步积累稳定的客源。这场看似“接地气”的转型,其本质是行业对“用户需求”与“商业逻辑”的深刻校准与再平衡。
当街边摊的市井烟火融入星级的招牌,当顾客消费需求促使服务半径进行拓展与重塑,金陵云台宾馆门前蜿蜒的队伍不仅是一条购买晚餐的通道,更悄然成为行业寻求新生的路径。
这场“出圈”尝试暗含转型方向:高端服务未必囿于高墙之内,品质与亲民本可共生共存。
未来,酒店餐饮业的出路在何方?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一缕缕升腾于星级酒店门前的烟火气中——它映照出的,是一个行业放下身段、拥抱真实需求后,可能焕发的蓬勃生机。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