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卫平 连交轩)警用骑行头盔锁紧的瞬间,热浪已穿透“荧光绿”骑行服。7月7日上午9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民警马浩宇发动重达300公斤的警用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裹挟着灼热气流扑面而来———除了头盔、长袖长裤款式的骑行服,脚上还要穿骑行靴,腰间挂着单警装备,这身密不透风的装备,在烈日下化作移动的“蒸笼”。
30多度的气温下,马浩宇驾驶“铁骑”穿行于花果山大道、苍梧路、郁洲路、朝阳路、海宁路等城区主干道。机动大队民警每天除了负责花果山大道和苍梧路路口岗点的交通早、晚高峰勤务,在主城区巡逻是“铁骑”的日常工作。但在“上烤下蒸”的马路上来回穿梭,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盛夏,警用摩托车发动机温度逼近100℃,即便我们的夏季骑行靴上有透气孔,每次巡逻时都感觉脚快要融化了。”马浩宇说,骑行时,感觉“风都是烫的”,晒得滚烫的车把要努力才能握住,皮质坐垫隔着骑行裤仍“灼如烙铁”。
在巡逻途中,他及时处理路面突发情况,动态查纠违法行为。“铁骑”机动灵活,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快速赶到现场进行先期处置。“每次巡逻完,头盔里的海绵垫都能拧下水来,内穿的黑色短袖背心上往往结了一层盐渍,连袜子也湿透了。”成为“铁骑”队员意味着“三伏天里一身汗,风雨天里一身湿”,帅气骑行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摩托技能训练,是日复一日的早、晚高峰勤务和动态巡逻。
上午10点多,在通往花果山景区的花果山大道边,马浩宇停下摩托车,操控警用无人机升空,对景区周边道路交通进行实时监测。现在正值暑期旅游旺季,驾车来连游玩的外地游客增多,交警部门充分运用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开启“人机协同”管理模式,实现“人工”与“科技”的新融合,全力做好景区、商圈大流量保通保畅工作,提升道路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和快速通行能力。
“警察同志,能不能帮我们找下车……”时近中午,马浩宇正在路边喝水时,两名外地口音的男子找了过来,向他求助。原来这是两名自驾的河南游客,因不熟悉路况,找不到自己停放的车辆了。马浩宇根据二人描述,结合高德地图历史导航轨迹,历经半小时,成功帮助游客找回车辆。“连云港警察,真棒!”河南游客双双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3点,烈日当空,马浩宇没有像往常那样驾驶“铁骑”巡逻,而是出现在了热浪蒸腾的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训练场上。为备战即将到来的2025年江苏省无人机应用技术技能竞赛,他作为领队带领参赛队员冒着高温开展备赛工作。
无人机遥控器屏幕在烈日下反光刺眼,警航飞手指尖在滚烫的遥控器上移动,机身精准穿过直径3米的模拟障碍圈后抛投物资———这是竞赛新增的高难度动作。“现在对我们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马浩宇说,“由于工作繁忙,很多参赛队员都是利用个人轮休时间过来训练,但大家没有叫苦叫累的,都是在克服一切困难备战。”
太阳逐渐西移。在经过繁忙的交通晚高峰后,天色终于一点一点暗下去,路灯点亮了城市街景。对于马浩宇而言,一天的工作仍未结束。
“目前连云港交警正在持续开展夏季‘靖安’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严查酒驾醉驾、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各类突出违法行为。”他说。在几天前,他和同事们还参加了全市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
夜晚的十字路口虽没有白天的烈日暴晒,但依旧闷热难耐。汗水顺着帽檐滴下,反光背心里的警服早已湿透。“在白天勤务结束后,大家稍作休息,就要继续投入夜间酒驾醉驾查处工作,这对大家的意志力也是一个挑战。”夜幕下,警灯闪烁,马浩宇和同事们的身影仍矗立在路口,他们用自己的坚守,换来广大群众的出行平安。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