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云港市的教育领域,有这样一位深耕者,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用35年的光阴在三尺讲台和青少年心灵世界里默默耕耘。她就是苗菁,一位集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工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退休后,她依然未曾停下奉献的脚步,在连云港市源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继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助力无数青少年自在成长。
1988年,苗菁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在35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她始终秉持着“在互动中发现每个人向上动力” 的理念。课堂上,她从不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曾经有一个叫李伟的学生,刚转入苗菁班上时,成绩垫底,性格也十分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对学习毫无热情。苗菁没有对他另眼相看,而是主动走近他。课上,她会特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李伟回答,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就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课后,她经常找李伟谈心,了解到他是因为之前转学不适应,导致学习跟不上,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帮助李伟,苗菁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还鼓励他参加班级的兴趣小组。在一次班级组织的辩论赛中,苗菁发现李伟逻辑思维很强,就推荐他加入辩论队。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李伟逐渐打开了心扉,和队友们交流讨论,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最终,他所在的队伍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李伟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相信每一株小草都努力朝向阳光,相信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美好的能力。”这是苗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就是要去发现这些闪光点,引导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5年来,她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很多学生毕业后依然和她保持着联系,时常向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近况。
近10年来,苗菁将工作重心转向了青少年团体辅导。她深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青少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于是,她运用自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中级社工师的专业知识,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团体辅导活动。
在一次针对初中生的团体辅导中,苗菁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发生冲突。苗菁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沟通和理解。
有一个叫张萌的女生,因为和同桌闹矛盾,整天闷闷不乐,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在团体辅导中,苗菁让她扮演自己的同桌,体会对方的感受。通过这个活动,张萌明白了自己在相处中的不足之处,主动向同桌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10年来,苗菁服务过2000多名少年和家庭,她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态度,帮助很多青少年走出了心理困境,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快乐和自信。
退休后,苗菁并没有选择在家安享晚年,而是主动承担起连云港市源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项目管理及活动工作。她希望用自己所学回馈社会,与有缘家庭一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孩子自在成长。
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苗菁组织了一系列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她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心理咨询知识,向家长们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产生了厌学情绪。苗菁了解情况后,多次和这对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需要劳逸结合,不能一味地施加压力。同时,她也和孩子进行交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在苗菁的帮助下,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孩子也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
苗菁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带着孩子们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房间、表演节目;组织孩子们参与环保活动,清理社区的垃圾,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学会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苗菁依然精神矍铄,她每天忙碌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青少年和家庭奔波着。她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幸福。”
苗菁用35年的教育坚守,10年的团体辅导奉献,以及退休后的持续付出,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无数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也温暖了无数家庭的心灵。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无私的奉献精神。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