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1时30分,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港城热浪蒸腾,体感温度直逼35℃。在红韵小哥驿站短暂午休后,顺丰快递员朱文磊熟练地套上冰袖、扣紧防晒帽檐,拧开随身携带的水杯,“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凉白开。深色工服后背的汗渍还未干透,他已骑上电动三轮车,再次汇入午后灼热的街巷。
刚出驿站,朱文磊的手机就响起生鲜件派送提醒。“高温天,生鲜件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他迅速将几个贴着“生鲜”标签的包裹挪到车厢最顺手位置。
在盐河南路一个小区,他抱起一个沉甸甸的泡沫箱,里面是客户网购的水蜜桃。烈日当空,地面热气灼人。他小跑着奔向单元楼,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工服肩背处迅速洇开一大片汗迹。敲开门,他声音微喘却清晰:“您好,顺丰,您的生鲜到了!”收货的女士连声道谢:“这么热,辛苦了!”朱文磊咧嘴一笑,快速签收,转身又奔向下一单———朐山街道的生鲜件正等着他。“距离不近,得抓紧!”他抹了把汗,防晒帽檐下汗水流淌的痕迹清晰可见。
送完几单生鲜,朱文磊赶到桃园山居小区。这里多是老居民楼,没有电梯。手机显示:5栋602,有个大件家电。
停好车,他深吸一口气,扛起半人高的箱子。箱子分量不轻,脚步顿时沉了许多。楼道狭窄闷热如同蒸笼。笔者跟随上楼,才到三楼已汗流浃背。朱文磊的呼吸声在寂静中愈发粗重,汗水不断从鬓角、下巴滴落,砸在滚烫的水泥台阶上,“滋”地一声轻响便消失无踪。工服后背完全湿透,紧贴皮肤,边缘析出一圈细白的盐渍。
“咚、咚、咚……”6楼到了。开门的徐女士一见是他,立刻招呼:“小朱,快进来歇歇!看你热的!”徐女士是朱文磊的“老朋友”了,每次有件要寄她都提前一天在微信上和他约好时间。“他特别准时靠谱,我们都信任他。”徐女士说着,硬塞给他两块冰镇西瓜和一瓶冰红茶。朱文磊接过,几口吃完西瓜,又“咕咚”灌下大半瓶饮料。这短暂的清凉和善意,驱散了些许疲惫。他利落地帮徐女士处理好退货包裹,婉拒了休息邀请,又匆匆下楼。
朱文磊的装备很简单:一个能装1.5升水的大水杯,一个作用有限的挂脖小风扇。他的“战场”却很辽阔:从秦东门大街的商铺到朐山深处村居,再到盐河南路周边小区,件与件之间动辄几公里。
“这种天,水杯一天得灌满两次,至少喝掉3升。”他拍了拍腰间的大水杯。微信运动步数常年霸榜,“两万步是起步,经常三万以上。”工服湿了又干,结着薄薄的汗碱。防晒帽遮不住所有阳光,脖颈和手臂晒得黝黑。“热是热,累是累。”他疲惫却满足地笑了笑,“但把每个包裹准时、安全送到,听到客户那声‘谢谢’,就觉得值了。”
连日高温下,港城街头巷尾无数像朱文磊一样的快递员,身着被汗水反复浸透的工装,穿行于灼热的地表。他们用稳健的脚步丈量服务的距离,用流淌的汗水兑现送达的承诺,默默托起城市生活的便利与期待。(刘蔚 侯梦晴)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