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沈怀梁 潘春春)晨光漫过推拿室的窗棂,精油与艾草的芬芳在空气中悄然流转。7张按摩床、4个按摩沙发整齐排列,宛如等待奏响乐章的琴键。孙小憨的指尖轻落在客人的肩颈,动作精准而优雅,恍若钢琴家在黑白键上跃动。
“这是涌泉穴,酸胀感说明气血通了。”他轻声说,同时侧耳捕捉着顾客细微的呼吸节奏,以盲人按摩师独有的“语言”完成诊疗。墙面上,“全省自强模范”“连云港市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机构”的铜牌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无声诉说着孙小憨18年来与命运博弈、向光而行的励志人生。
命运关窗 他凿壁借光
昨日上午10点,记者推开“小孙盲人推拿中心”店门,明亮整洁的空间里,干净的地砖映着柔和的光线,简约朴实的家具无声诉说着庄重与温暖。
按摩室内,孙小憨全神贯注地为顾客服务。他话不多,神色专注,手指灵活精准地在顾客穴位上辗转游走,动作行云流水。
作为“半盲”按摩师,他仅能感知微弱的光影,却凭借一双肉肉的手掌,以更大的接触面,精准地寻找每一处关键穴位,将专业且舒适的按摩体验传递给每一位客人。
从上午9点到深夜10点,孙小憨几乎整日驻守于此。店里最短的按摩项目也需一小时,一天下来,他的手指常常发酸肿胀,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顾客的信任,是我前进的动力,也让我的工作充满价值。”工作间隙,孙小憨打开了话匣子,讲述起自己逆境中崛起的人生故事。
2006年夏天,命运的齿轮在孙小憨18岁这年突然卡顿,记忆里最后的画面,是病房窗外支离破碎的光斑。
“确诊那天,我摸着窗台坐了整整一夜。”回忆起2006年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孙小憨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按摩床的边缘。“当指尖触碰到窗棂上被太阳晒得发烫的金属棱角时,我突然明白:眼睛看不见了,但我还有双手,一样能靠双手创造生活。”
在那段至暗时刻,母亲成了照亮他人生的第一束光。“失明后,是妈妈一直鼓励我,给我力量。”在母亲的支持下,孙小憨开始踏上自学之路。
“命运给我关窗,我就自己凿壁借光。”抱着这样的信念,孙小憨报名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培训班。这成了孙小憨人生的转折点。他深知,培训班学到的只是基础,真正精湛的技艺,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打磨。
学习按摩的过程充满艰辛。为练就过硬技术,他常独自琢磨手法,当别人练习8个小时结束后,他仍在黑暗中坚持加练到深夜。为了找准腰阳关穴,他甚至在自己身上反复尝试,掐出成片的瘀青,手腕肿得高高,即便半夜疼醒,也顾不上休息,反而借此机会,更加深入地体会穴位的精妙,最终悟透了“手下有眼”的真谛。
凭借手艺 小店做成大事业
2007年早春,连云区老巷深处,一间仅30平方米的“小孙盲人推拿中心”悄然挂起招牌。斑驳的砖墙映着初春的微光,仿佛在无声见证一个追光者的倔强启程。
“多亏姐姐东拼西凑的3万块钱,我才能租下那间小屋。”孙小憨摩挲着按摩床的边缘说。这笔救命钱不仅换来了几张按摩床和基础设备,更承载着一个盲人青年对自食其力的渴望。
然而,开业的第一道关卡———营业执照的办理,却如横亘眼前的高山。那些日子,他每日扶着市残联的扶手缓缓上行,指尖抚摸扶手的纹路,就像在丈量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最终,在街道残联的积极协调与工商部门的特事特办下,当烫金的营业执照带着凸起的盲文触碰到掌心时,这个沉默的汉子第一次红了眼眶。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久病的身体尚未痊愈,初出茅庐的按摩手法也显青涩,孙小憨没少承受客人的质疑与责备。但他总是将委屈咽进肚里,在心里默默重复:“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活出名堂!”
开业首日的场景,对他而言至今仍清晰如昨———店里来的每一位客人,他都使出浑身解数,将每一个穴位都当作命运的转折点。当那位肩颈酸痛的阿姨惊讶地感叹“小伙子的手比眼睛还准”时,这句认可化作火种,点燃了他黑暗世界里的希望。
口碑的力量在市井间悄然生长。一位家住海州区、饱受腰椎间盘突出折磨的老顾客,每周雷打不动地坐公交车前来,笑称“小憨的手比CT还灵”。这些质朴的赞誉,让孙小憨的推拿中心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复驿站”。
络绎不绝的客人不仅带来了生计,更让他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燃起向光而行的勇气。从逼仄的30平方米小店,到如今照亮无数人身心的温暖港湾,他用双手解开命运的枷锁,在黑暗中绘就出属于自己的光明版图。
暗夜提灯 照同行之路
生意日渐红火之时,孙小憨却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推拿店中,常能听见盲人兄弟摸索着求职的脚步声,那些困顿与无助,如同照见往昔的镜子。
“我太懂这种在黑暗中碰壁的滋味了。”他主动联系街道残联,提出“以残助残”的构想。在街道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他与辖区卫生院、中医养生馆达成长期合作,精心制定盲人按摩师的系统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操,帮助盲人按摩师精准掌握推拿要领,明晰常见病症与禁忌。
推拿室内,孙小憨耐心的指导声从未间断:“治疗肩周炎,需要按天宗穴时,手指要呈45度角,用力要像揉面团般有韧性。”在他看来,盲人按摩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压、揉、拍、搓、点等十余种手法环环相扣,而中医理论更是其中根基。
凭借经年累月的经验,他的双手如同精密仪器,通过按摩就能敏锐判断顾客的身体状况———胃口是否欠佳、是否内火旺盛或肠胃不畅,甚至能感知顾客是否曾有旧伤,并据此给出专业的调养建议。
每当顾客按摩后舒展眉头,连声道谢,孙小憨便很开心。他说:“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任何荣誉都珍贵。用双手为他人驱散疲惫,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更让他感动的是,顾客始终给予尊重与善意。逢年过节,总有人送来粽子、月饼;日常相处中,也从未有人以歧视性语言相待。
“我曾在黑暗中跌撞前行,深知其中艰辛。”孙小憨说,“我想把事业做大,为更多盲人兄弟姐妹点亮一盏灯。”为此,他积极推进“以残助残”计划,不仅为学习者免费提供实操机会,还专门为困难残疾人预留就业岗位。
如今的推拿中心已发展成拥有4家分店、38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连锁机构。在他的倾囊相授下,近100名盲人掌握了安身立命的按摩技艺,50余名残疾学员实现稳定就业。分店骨干徐凯对此深有感触:“小憨哥不仅教会我手艺,更教会我如何与顾客沟通。现在我能自食其力,父母也为我骄傲。”
暮色四合,推拿中心亮起温暖的灯光。孙小憨站在店门口,听着城市里此起彼伏的声响———广场舞的节奏、夜市的喧闹,这些声音在他耳中勾勒出独特的城市图景。“有人问我黑暗是什么颜色?”他轻轻整理白大褂,微笑着说,“当顾客僵硬的肩颈在我手下舒展,当学员们自信地迎接第一位客人,那一刻的温暖就是我追寻的光。”
孙小憨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逆境重生的传奇,更是一曲关于勇气、坚持与大爱的赞歌。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他用指尖的温度,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也为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点亮了希望的光芒。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