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何飞:在港城为高端药用辅料“造芯”


(□ 庄婷婷 戚跃潇 王 丹丹)从湘雅医院药剂科的潜心沉淀,到北京创业浪潮中的锐意突破,再转身扎根连云港,何飞的每一步都与中国医药产业的脉动同频共振。以创新为笔,他在港城这片热土上勾勒出高端药用辅料的未来蓝图,主导研发的磷酸三丁酯被收载入《中国药典》,创办的江苏保易制药更是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让国产高端辅料跻身国际舞台。

传承与突围

医药世家中走出的逐梦人

  何飞出生于湖南郴州一个书香与医药交织的家庭。儿时每逢假期,他常随从医的姑妈踏入医院,药柜中整齐的药材器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空气中若隐若现的消毒水气息,点滴细节让他对医药行业渐生向往。家中长辈常以“悬壶济世”的古训教导他,这份耳濡目染的熏陶,早早在他心底埋下了探索药学的种子。待何飞踏入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药学专业,开启了逐梦之旅。

  1993年,何飞顺利进入湘雅医院药剂科。在那里的5年时光,他如同一块海绵,经手数万张处方,每一张都承载着他对临床药学知识与经验的深度汲取。1998年,他再次踏上求学之路,考入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剂学硕士,专注于新剂型与新制剂技术研究。

  2001年硕士毕业后,何飞加入北京四环医药担任项目负责人,曾主导过1类新药研发,搭建起缓释制剂技术平台。2004年,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勇敢地开启创业征程,先后创立2家新药研发企业,累计完成30余项药品注册,其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成为国内首个抗抑郁仿制药,在新药研发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真正让何飞的事业发生重大转折的,是聚山梨酯80(供注射用)的研发突破。这款用于疫苗、抗癌药的关键辅料成功被载入《中国药典》,也让何飞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医药创新的短板在于药用辅料这类“工业基础件”,于是毅然决定从新药研发转向药用辅料研发与产业化。

苏北寻梦

扎根灌云的产业深耕

  转型的决心已定,选址便成了重中之重。何飞和团队开启了漫长的考察之旅,足迹遍布山东、苏州、上海、南通等地。最终,连云港灌云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他们。“连云港有着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医药产业在业内有着极佳的品牌效应。”何飞回忆道。

  2015年,何飞带领团队南下,在灌云县创办了江苏保易制药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药用辅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初到灌云,何飞便感受到了与北京截然不同的创业逻辑。“北京是快节奏,这里更注重产业链协同。”在半径数十公里范围内,恒瑞、正大天晴等药企巨头林立,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罗盖特、盛虹近在咫尺,宛如一个充满生机的医药产业热带雨林。

  灌云不仅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当地政府更是全力支持。以“政策包+服务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保易制药开辟“绿色通道”,从环评到投产仅用18个月,还享受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专项扶持。依托连云港庞大的医药从业者储备,企业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2016年,何飞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2018年,江苏保易制药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硬核创新

引领国产替代新征程

  在何飞的办公桌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辅料质量金奖、创业创新大奖赛等证书熠熠生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攻坚。公司23个产品中11个为国内独家,覆盖血液制品、疫苗、生物药、高端制剂等多个领域,产品远销美国、印度、韩国、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谈及未来的研发方向,何飞眼中闪烁着光芒:“未来人工智能医疗需要新型材料实现脑机接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他计划研发新一代可植入神经芯片的生物相容材料,畅想未来截肢患者装上假肢后,不仅能自如抓握物体,还能感知冷热和触压,让残疾人的“再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

  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逐步定义行业标准,何飞带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进口替代药品,填补国内高端医药市场空白。十年间,他见证了企业的华丽蝶变,在“健康中国”的时代答卷上,书写着属于中国医药人的辉煌篇章。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