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晨晨 李小龙 祁洁)当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深水区”,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赣榆区厉庄镇用40年的时间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这个曾经土地贫瘠的苏北小镇,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小镇”,打造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谢湖大樱桃”,种出了年产超2.4亿元的“红宝石”。
破局:
集体“拓荒”
找准特色产业“突破口”
“谁能想到,40年前连棵樱桃树都找不到的荒山,现在成了苏北最大的樱桃基地?”站在厉庄镇谢湖村的山头,老村支书谢佃贤望着满山如红宝石的樱桃,眼中满是感慨。
时光回溯到40年前,彼时的厉庄镇土层稀薄且多砂石,仅能种植玉米、花生等耐贫瘠作物,产量长期受限。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面对困难,谢湖村党总支主动出击,组织党员干部、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了细致的考察调研。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发现,厉庄镇谢湖村山岭地多为沙壤土,透气性好,水质偏酸性,pH值在6.5左右,这样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樱桃。于是,樱桃成了厉庄镇产业革命的“突破口”,一场改变山村命运的变革就此拉开帷幕。
从种植粮食到种植樱桃,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破局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法论。如果盲目跟风发展热门产业,忽视本地实际,则会导致资源错配、产业夭折。每个乡村都蕴含着独特的资源密码,无论是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还是人文历史、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都是潜在的发展宝藏。
只有通过系统调研、科学论证,精准识别并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源禀赋,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真正走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跃迁:
企业赋能
激活樱桃产业“新引擎”
樱桃品种经济寿命有限,持续更新换代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时间的推移,厉庄镇樱桃产业面临品种老化、树体衰退等发展瓶颈。
2024年,连云港世纪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入驻为厉庄樱桃产业带来了转机。该企业是山东世纪风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山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山东世纪风农林发展有限公司30多年来致力于樱桃果树等果蔬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一直走在国内外业界的前列。
企业入驻后,厉庄镇政府积极协调,迅速帮忙通水通电,为企业扎根铺路。新的企业为厉庄樱桃产业带来了两大变革“利器”———新型樱桃品种和新型砧木。
明5-5是一种世界级的新型樱桃品种,具有果实大、果肉脆、口味甜、颜色亮、耐储运的优势。“我们已经买断了郑州果树研究所研发的明5-5的销售权,这种樱桃果每斤至少卖50元,比谢湖当地大樱桃要贵20元左右。”连云港世纪风公司总经理李锐说。
有了明星品种,还要有优质砧木。李锐介绍,本地传统乔化砧木种植周期长,且树高,采摘困难。而新型吉塞拉矮化砧木优势显著,2年开花,3年结果,5年丰产,树高只有2米左右,种植密度比乔化砧木多三分之一,而且采用的是脱毒组培技术,病害率大为降低。土地利用率和采摘效率得到了双提升。“我们从山东果树研究所买断了吉塞拉樱桃砧木的销售权,今年委托谢湖大樱桃组培中心培育6万株脱毒砧木苗。”李锐说。
振兴:
以民为本
绘写乡村振兴“新图景”
樱桃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厉庄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走进种植户李军的家中,40多亩的樱桃树上挂满了玛瑙般的果实。“一亩地能赚2万多,这比种庄稼强多了。”眼前这位戴着草帽、裤脚沾满泥土的“樱桃专家”一边检查着果实一边笑着说。在2019年、2022年的樱桃节樱桃评选大会上,李军家的樱桃凭借出众的品质,一路过关斩将,两次荣获”樱桃王“的称号。
“好吃的樱桃不愁卖。”李军自豪地说。每年的樱桃采摘季,谢湖村便热闹非凡,本地的、外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只为品尝这一口甜蜜。李军生动地描绘起了去年的采摘盛况:早上8点多门口放了200个采摘桶,不到9点,桶就被拿光了。“这不,5月20日以后便是樱桃采摘的黄金期,到时候啊,我这园子指定又是人挤人。”
从“活下去”到“活得好”,从“守故土”到“兴家园”,厉庄镇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文明的重塑。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的幸福感提上去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这个小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思想也逐渐被接纳。
樱桃满枝,果香盈野。如今,厉庄镇樱桃种植面积达1.53万亩,年产优质樱桃超千吨,年产值更是突破2.4亿元。未来,厉庄镇还将继续扩大樱桃种植面积,深度构建完整产业链,加大研发培育深加工产品品牌力度,让樱桃经济持续释放富民强镇新活力。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