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后高考时代” 市场逐渐升温 避免盲目消费助长畸形发展!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开学前的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后高考生活”。与之相对应的是“后高考时代”,各路商家纷纷瞄准这些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大力促销,争夺“后高考经济”这块市场蛋糕。记者昨天采访发现,虽然高考刚结束不久,但餐饮、娱乐、百货、培训、旅游、数码产品等行业已经悄然升温。

餐饮娱乐等行业迎来学生潮

  我市近两万名考生结束高考后,便纷纷涌进各大商场、特色街区和量贩式KTV等休闲娱乐场所,成为餐饮娱乐市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巨龙路一家餐饮店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说,从6月中旬开始,就经常有“准大学生”前来聚餐,他们吃完饭之后,还会到对面的量贩式KTV再玩耍一会儿。“这段时间,前来就餐的消费者有百分之三四十是学生。”据其介绍,每年高考结束后,学生群体就成了饭店的主力军,“分手饭”“谢师宴”轮番上演。各大商场里,学生消费者更是成为绝对主力。秦东门大街一家大型综合商场内,即使不是周末,依旧能看到很多学生模样的消费者,有的在逛品牌运动服装店,有的在玩电竞游戏,还有的和好友们在商场内挑选就餐的餐馆。

  为了争夺“后高考经济”这块蛋糕,各路商家也是各显神通,花样促销,而其中,准考证就成了学生们获得打折优惠的“利器”。就如一家餐饮店推出考生可凭准考证享受店内消费全场8.5折的优惠;一家品牌运动装专卖店也推出“凭准考证享受满400减60元”的优惠。

数码产品线下门店客流激增

  每年高考过后都是数码产品的销售旺季,而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依然是这一市场的消费主力军。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考生而言,电子产品似乎也成了他们“开学标配”。

  在通灌路一家大型家电卖场里,就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挑选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当记者询问一名男生是不是打算购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三大件”时,男孩笑着说,“新生开学三大件”早就升级成“六大件”了,而这“新六件”是指电脑、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单反相机、蓝牙耳机。该家电卖场3C品类负责人杨先生也表示,近年来,很多学生在购买手机或电脑时,都青睐成套的融合数码产品。就如不少孩子在买手机的时候,顺便把智能手环也买了,有的还买了智能手表;在买电脑的时候,也会买相关联的融合产品如智能音箱等。根据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成套购买与之相关联的融合产品消费者占比达到30%以上。

商家促销花样多 理性消费要牢记

  除了餐饮、娱乐、百货以及数码产品外,旅游、培训等都是“后高考经济”的“常规项目”。就如不少旅行社都针对考生推出各种各样的“考后线路”,有的景区也给出优惠,考生的准考证甚至可以当成景区门口的“折扣卡”乃至门票使用;趁刚刚考完试赶紧“学个车”,也是许多高中毕业生的选择;另外,还有不少人选择在高考结束之后再去“充充电”,除常规的乐器、舞蹈、游泳等兴趣班外,还有考生和家长选择在毕业后参加礼仪、口才培训等。

  虽然高校录取工作还没有开始,但“后高考经济”已经拉开序幕。然而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作为对高中阶段辛苦努力的“补偿”,“后高考经济”似乎已经成为浪费的温床———很多项目即使价格不菲,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一些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但为了让孩子高兴,家长们也是狠狠心咬牙掏钱购买。对此,记者认为,“后高考经济”是一种释放行为,需要合理引导。首先,学生们不能盲目攀比,其次还要注意避免过度消费和铺张浪费。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千万不要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高考落幕后市场迎来消费热潮本无可非议,但也应敲响理性的警钟,避免盲目的消费助长“后高考经济”的畸形发展。(记者 侍敏)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