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出台系列文件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连网】 (记者 赵阳) 昨天,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会上出台了我市《关于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我市将按照“四个一流”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抬高标杆、拼搏奋进,扎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省内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市。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我市将以全省教育发展水平一流地区为标杆,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切实保障教育投入。至2020年,各县区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水平不低于6000元,高中不低于20000元。对创建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的学校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的奖补。

优化财政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各级财政预算内要按照不低于当地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各学校要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乡镇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倾斜。将完善学生资助制度,落实本级财政对困难学生资助的配套资金。

多渠道解决教师编制紧缺问题。将科学制定教师补充计划,用三年时间解决基础教育教师编制紧缺问题。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备,全市连续3年每年净增1500名教师。

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在确保每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园教师编制不少于5个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公办园“两教一保”达标。

实施“本土教师培养计划”,鼓励县区因地制宜,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

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教师奖励性补贴应体现奖优奖勤,适当拉开级差,向担任班主任、教学工作量饱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的教师倾斜。

不断深化教师职称岗位制度改革。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取消教科研训部门职称岗位比例限制,核增乡村学校职称岗位,打通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比例。

加快补齐学校、幼儿园建设不足短板。各地要开辟学校、幼儿园建设绿色通道,加快建设进度,着力补齐学校、幼儿园不足短板。通过3年努力,确保2021年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布局合理,满足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

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通过三年努力,在全市培育100名标兵校长、40名港城名校长,按照每年人均2万元标准组织实施港城名校长培训。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将拓宽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渠道,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以捐赠、出资、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学校。鼓励引进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努力营造教育发展良好氛围。要坚持多管齐下、同向发力,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促进家校教育理念相通,强化家校协同育人。选树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弘扬教育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完善新时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展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项目建设。办好市级职业院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高质量发展。通过五年建设,连云港市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支持各县区(板块)办好一所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优质中等专业学校,鼓励职业院校办学进产业园区。

建设一批领军型职业院校。实施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高质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要达到部颁设置标准,不达标的学校停止招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到2020年,建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5所以上。到2022年,建成1至2所省领航中等职业学校。

保持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力倡导高职院校招收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接受学历教育,实施分类教学、分类管理。

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对口升学等多种形式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人数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每届毕业学生总数的30%以上。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将出台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意见。对接石化、钢铁等临港工业、“三新一高”产业,引导职业院校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形成紧密对接我市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每年建设1至2个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学院,8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本市对口就业。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办好石油化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旅游休闲、护理养老等产业领域相关专业群。到2020年,完成20个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发挥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的纽带作用,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机制。每年推进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辐射区域发展的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至2个,五年内职教集团在重点产业领域基本全覆盖。

深化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提升现代化人才培养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到2020年,建设4至5个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到2022年,全市职业院校基本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重点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才培养、教师互访、专业共建、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高等职业院校稳步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引入境外高水平职业教育资源与培训品牌,引导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到2022年,对接比例达20%。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教师队伍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一支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全市综合实力和区域地位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市教师队伍总体上呈现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育情怀深厚、业务技能精湛、师表形象良好的样态,整体素质达到全省一流水平。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真正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情怀、业务能力、师表形象四个要素,培养造就一支全省一流的教师队伍。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到2022年,全市建设市级以上“四有”好教师团队40个。

改革教师编制管理。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班师比、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核定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合教育发展需求按规定比例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编制核定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倾斜。

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到2022年,全市各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达到编制核定标准(市教育局直属义务教育学校两年内达标);配强普通高中语数外等学科教师;逐年提高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全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和备案制教师比例达50%。

优化岗位设置管理。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 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

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以县(区)为主、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教师招聘办法。各县区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编制计划,用于招聘新教师或骨干教师,中小学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可尝试先技能测后笔试的方法进行招聘。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鼓励四星普通高中采取校园招聘和面向社会招聘骨干教师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招聘质量。落实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力争5年时间补齐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并建立长效补充机制。

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和实际表现为基础,以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与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不唯证书为导向的“四重四不”教师评价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同行、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实施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第三方评价、网络评审等多元评价。

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到2020年,市级教师发展学院硬件投入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所有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均通过省示范性评估认定,全市至少建成85所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

提升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对在职进修教育类专业并获得高一层次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给予学费总额2/3的财政经费补助。严格执行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到2022年,全市在编在岗教师培训学时合格率达到100%。

扶持连云港师专办好师范教育。加大对连云港师专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步达到省属师范院校生均1.2万元拨款标准,推动连云港师专积极参与在职教师研训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在落实省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提高村小、教学点教师的补贴发放标准,使乡村学校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大力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每年认定10名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按规定给予奖励。到2022年,培育港城名师400人、港城名校长40人、省特级教师180人。完善市名特优教师奖励办法,进一步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安心从教、终身从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