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把互联网变成聚民心的最大增量

【连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推进网络服务供给侧改革,壮大网上网下同心圆,是凝聚民心的必然要求。

贴民心、顺民需,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让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成为时代最强音

壮大“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的网上正面宣传。网络宣传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中举旗定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最强劲的精神力量。深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海量信息与海量用户之间建立精准、高效、个性的连接。要借助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契机,让网络内容生产搭上技术创新的快车,讲好百姓创业奋斗的故事,主动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注重民众感受和体验,打通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融媒体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指尖窗口”。

强化“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网络舆论引导。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通过网络舆论引导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实质是对人心的争夺。要主动对接好网民心理与需求,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努力让“平台创新”与“价值引领”同行,让“内容定力”与“内容魅力”同频,在众声喧哗中壮大主流声音,激发和凝聚与党同心同向的强大力量。要统筹好网上和网下、体制内和体制外资源力量,分领域、分类型、分层次建好各级各类网络舆论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强大网军,不断增强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权、主导权、主动权。

繁荣“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创作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网络文化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明成果引领社会新风尚。江苏连续6年开展“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整合各方网络文化资源力量,创作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把新思想根植江苏大地,引导广大网民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网络文明素养,奉献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文化大餐。

察民意、聚民力,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畅通网络问政渠道。互联网是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平台,健全完善网络问政渠道,集中民智民力、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妥善解决社会问题,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必然要求。搭建公众意见的平台、打通联系群众的渠道、推开了解民意的“窗口”,架起“民心桥”,铺好“民生路”,网络问政在“指尖”,群众满意在“心间”。江苏搭建网上“民声汇”网络问政平台,设立地方和部门连线,广泛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已成为江苏下情上达的重要通道,人民群众的参与面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网络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成为网络时代党政干部急需提高的本领。领导干部要摒弃“鸵鸟心态”、消除“看客心理”,把“上网”作为新常态,把“懂网”作为必修课,把“用网”作为基本功,把“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途径,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从“键对键”到“面对面”,最后走向“手挽手”“心连心”,了解群众所思所需,干出百姓公认的“精彩”,赢得群众更多“喝彩”。

凝聚网络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区别对待网络红、灰、黑“三个地带”,区分学术研究、政治立场、思想认识“三类问题”,影响有影响的人、容易受影响的人、沉默的大多数“三种对象”,这为我们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最大限度争取人心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江苏建设培育网络传播、网络文化、网络经济、网络公益等领域网络社会组织200余家,团结了一大批互联网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志愿者和网民,“攥指成拳”,使网络空间成为凝聚社会力量的“大广场”,实现了“人在组织、事在组织、心在组织”的目标。

纾民困、惠民生,推动网络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信息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能,将“资源好牌”打成“发展赢牌”,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让“老树发新芽”,又让“新树扎深根”,为经济发展插上“智慧革命”的翅膀;打造互联网产业链,推动数字产业化,培养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互联网品牌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多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用“互联网+”破解民生痛点。推动互联网利民便民惠民,关键在破解民生痛点,增加优质民生服务供给。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广“不见面审批”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仅2017年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寄送审批结果185万件。积极推进智能应用与民生问题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就业”等系列行动计划,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小信息”汇成“大数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了一批困扰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跨“数字鸿沟”深化网络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江苏通过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大力发展网络交易和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淘宝村”“电商村”,向贫困家庭提供“造血功能”,走一条“授人以渔”的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互联网创新创业新热潮,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成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手。

解民忧、保民安,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网络生产生活安全有序

切实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生态。当前,网络舆论总体安全健康,但也面临境外渗透、抹黑唱衰、恶意炒作等问题,算法推荐、区块链存储等技术应用对网络舆论形成新的冲击。维护网络舆论安全,要压实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网民等各方责任,既“拔除杂草”,又“种好庄稼”,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综合治理局面,共同筑牢网络舆论安全防线。党员干部要勇立风口,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敢于担当亮剑,动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错误思潮、有害言论开展舆论斗争,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网络谣言、网络诈骗、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严打高压,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近年来,江苏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的作用,扎实推进“清朗”“清网”“剑网”以及网上“扫黄打非”、打击侵权假冒等系列专项行动,成立“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拥护。

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安全是网络发展的前提,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做强技术“芯”,筑牢安全“盾”,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江苏正整合优势资源,集智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努力在网络基础性技术、非对称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形成更多创新成果,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程可控,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可靠的上网、用网环境。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