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未来港城是啥样 连云港城市工作会议绘就发展蓝图

【连网】  (记者 黄威)“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你喜欢这样的连云港吗?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筹划了我市未来的城市发展蓝图。我市的城市发展,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组团发展、功能互补、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快速联通”,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值得关注的是,我市还提出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达200万人,人口规模将跻身“大城市”行列。

“两横一纵”发展轴

支撑市区未来

强化沿海城镇发展带空间集聚作用,形成港产城梯度渐进空间格局,加快沿海地区一体化发展。

沿东陇海城镇轴依托连徐客专、东陇海线、连徐高速等交通通道,着力提升沿线城镇的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增强对“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支撑作用。

宁连城镇发展轴依托花果山机场、连淮扬镇铁路、宁连高速公路,着力增强灌云、灌南县城对县域人口集聚能力,强化与沿海地区协同发展。

沿海、沿东陇海、宁连,这“两横一纵”三大发展轴,覆盖了我市所有县区,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形态,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统筹推进区域开发,建设连云港都市区。

支持海头、桃林、燕尾港、堆沟港等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的新型小城市。制订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重点培育板浦、汤沟、温泉等一批产业基础好、文化底蕴深、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发展镇,着力保护文化遗存和历史街巷等传统空间格局,保持城镇的传统风貌和景观特色,强化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彰显人文底蕴、产业特色和生态禀赋,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创新特色小镇发展理念,突出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的深度延伸开发,推动建设花果山旅游小镇、宿城风情小镇、东辛农场小镇、小伊空港小镇等特色小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构筑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一般小城镇以改善镇区环境面貌为重点,满足服务“三农”和镇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到2020年,全市建成13个重点中心镇、30个左右特色小镇,一般小城镇全部创建美丽宜居小镇。

山海特色 公共服务

生态城市 文化传承

打造宜居海滨城市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市将继续彰显海滨城市特色。突出山海特色,挖掘、整合、彰显城市各类资源,构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着力打造具有个性魅力的滨海城市、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以海滨大道为发展轴,突出海滨海港特色,串联海岛、沙滩、湿地、岸线等资源,做优做美黄金海岸风光带,勾勒海州湾印象。进一步丰富海滨城市风貌和旅游内涵,保护性开发临洪河湿地公园,打造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和海岛高端休闲度假区,建设极地海洋馆、邮轮码头、园博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有效整合海滨疗养中心等优质资源,积极发展健康疗养旅游。开展海上观光巡游、海上体育运动、渔家民俗游、海洋饮食文化游等体验项目。统筹推进城市沿路沿河与沿街立面亮化、美化、绿化,优化行道树树种结构,实施城市道路黑色化、彩色化整体改造。加强富有海洋气息的城市雕塑、城市家具、小品点缀等建设,用铺装、小品、绿化、家具等方面渗透海的形态,彰显海的魅力。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菜市场、便民超市、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公共管理、街头绿地、物流配送等设施,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推动社区内公共设施向居民开放。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促进居民交流。旧城改造中10亩以下不能与周边整体开发的地块,一律作为街头绿地。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让市民在居家附近见到绿地、亲近绿地。提高公共自行车、绿道慢行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每年规划新建街头游园10个。到2020年,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95%以上覆盖,全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灌云、灌南县城创省级园林城市,东海县创国家园林城市。

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打造“绿色、循环、低碳”连云港。构建蔷薇河—临洪河、云台山—连岛、滨海湿地等三大生态廊道,彰显山海河自然资源特色。

注重城市文化传承。推进海州古城、南城古街、板浦古镇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民主路、连云老街、盐河巷等文化街区功能,规划建设藤花落、曲阳城遗址等历史内涵丰富的遗址公园,促进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江苏率先建成独具山海特质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修复地域文化空间,延续城市发展文脉。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西游文化、陆桥文化、淮盐文化等资源禀赋,提炼城市文化传承基因和文化符号,把地域特色文化贯穿到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强化地域特色元素的实践应用,建设特征鲜明的城市导识系统、城市家具风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让城市散发文化的温度。

高铁汇聚 公交优先

海绵城市 综合管廊

城市承载将飞跃

构建公交优先的交通体系。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现大市区公交规划一体化。加强公交场站、首末站、充电站、换乘枢纽、调度中心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交财政补贴机制。优化客货运枢纽布局,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统筹机场、铁路、港口、公路与公交、出租等场站设施的高效衔接,加强城市交通一体化换乘衔接。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健全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公共自行车。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提高公交换乘便捷性,推进中心城区“步行5分钟到达”全覆盖。积极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到2020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建成区公交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基本完善,创建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加大城市交通治理力度,加强非法营运车辆惩处管治,维护城市良好交通秩序。

优化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改善提升城市对外交通出行条件,全面迈进高铁时代,建成现代化对外快速交通网络,融入上海2小时、南京1.5小时交通圈,徐州、青岛1小时交通圈。以“组团快联、出入快捷、客货分离、疏港有序”为要求,构筑与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到2020年,实现城市组团之间30分钟内快速通达、对外交通15分钟可上高速,过境交通、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实现有序分离。加快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建成临洪大道,与204国道、徐新公路、海滨大道衔接,形成城市外环快速通道。提升港城大道快速通行能力,提升花果山大道主轴作用,实施北延工程,建设汇晶路,推进大港路快速通道建设,促进城区间交通融合。提升、拓宽、打通人民路、海昌路、建设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加密城市支路和街巷道路,新建跨龙尾河、西盐河等跨河通道,实施人民路下穿、242省道朝阳互通等工程,形成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入研究我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山体、林地、海洋、平原多地貌并存的城市特色,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科学建立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发挥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质铺装,因地制宜推广透水技术、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屋顶绿化等雨水滞留设施。新建和改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建筑、小区按照海绵城市要求系统实施,到2020年,市、县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市、县新建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旧城更新、河道治理、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市区2018年全面完成省级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形成较为成熟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到2020年,全市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5公里以上,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逐步消除,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