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铁匠”李洪玉领导五村联防大队有力打击日寇

【连网】  (记者 李国瑞 通讯员 鲍 林 樊振)李洪玉1918年生于东海县石榴镇(今石榴街道)博望村的一个铁匠“世家”,至李洪玉已传多代。李洪玉11岁时,因家中被洪水淹没,举家迁居其外公家所在地———彭家宅(今牛山街道湖西彭宅村),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日伪统治区域。

“铁匠”抗日

领导五村联防大队

1941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东海县境西北部区域,建立2个区。5月2日成立东海办事处,辖高埝区和白河区。8月27日,海陵县(注:抗战时期,以陇海铁路为界,东海县分为两部分,铁路以南称为“东海县”,铁路以北称为“海陵县”,后两者合并,统称为“东海县”)建立,辖高埝区、白河区、马陵区、东安区、羽东区。1942年,海陵县发展到8个区。各区先后建立了区中队,村有自卫队,几个村的民兵建立了联防队。

铁匠出身的李洪玉任白河区彭家宅、白石岭、石湖、尤塘、金塘五村联防大队大队长兼指导员。五村联防大队,有民兵400人。

李洪玉掌握全套拆除铁路的工具和技术,擅长枪械维修,多次带领武装人员对日军控制的陇海铁路实施破坏,配合主力部队拔除日伪据点。

抗战胜利

鬼子拒不缴械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牛山———阿湖———石湖一带据点的鬼子和伪军,却拒不缴械投降,反而向我军开枪挑衅。

根据此情况,陇海第二工委决定,由书记李明亲自率领武工队和民兵武装300余人,计划于夜间将牛山西边张谷村铁路桥上的铁路铁轨接头的夹板拆掉,把铁轨搬动错开。

按照计划,武装人员埋伏隐蔽在桥的西头,待到敌人火车开至桥头附近,集中火力,密集射击,迫使敌人装甲车加快行使,于桥上铁轨错位处离轨,自己翻车跌落河下,以消灭敌人武装,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使海陵地区的敌伪陷入孤军无援,便于我军各个击破。

接到命令

给主力武装做向导

当时,李洪玉与敌占区党支部书记刘传钵(彭家宅人)接到的任务是给主力武装做向导,充分发挥掌握的全套拆除铁路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熟悉的“地利”优势,配合陇海第二工委书记李明指挥的民兵中队一起行动。

一天,当做好一切布置之后,敌人一列蒸汽装甲车就从牛山站向西开来。当装甲车刚进入伏击圈内,李洪玉、刘传钵等人一起开枪射击,装甲车则加速行使。

至桥上错轨处,装甲车头连车厢离轨翻至桥下,发出火车蒸汽机头爆炸的冲天火光及震耳欲聋的响声,加上被摔伤近百名鬼子的喊叫声,一片难以形容的声音。

阻止火车

制订破坏铁路计划

事后,在场的人都说,从没有听见和看到过这种惊人的声音和场面。数日后,仍可以听到车厢内残活鬼子的哀嚎。民兵李洪针(李洪玉之弟)、地下交通员高兴太(李洪玉邻居)被日寇捕去,受尽折磨也没有交代,后被保释。

此次拆铁轨,破坏敌人装甲车,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使敌人大为震动。敌人不甘心惨败,气急败坏地又采取修临时便道的办法,强行通车。

陇海第二工委立即指示敌占区党支部:破坏敌人交通、阻止火车通行。随后,李洪玉、刘传钵等人制订了破坏铁路的可行性计划。

大桥起火

敌人畏惧不敢支援

一天下午,大约5点钟,由李洪玉、刘长河(李洪玉亲戚)带领武装人员10多人,带上燃油和草,潜伏到新修的临时桥上,将铁桥木墩烧掉,同时将敌人架设的临时守桥据点的帐篷一同烧毁。

牛山站鬼子望见新架大桥起火,却畏惧武工队不敢前来支援,只是远远地向木桥着火方向放炮而已。

敌人再次失败,更加丧心病狂的第三次加紧防卫并修复大桥,还专门派人在桥头修了坚固的据点,派人日夜看守,严守大桥。

改变计划

趁夜拆掉日军铁轨

对此,李洪玉等人则灵活、主动地改变计划———破坏铁轨(敌人不可能严守每段铁轨),其带领的武装人员,趁夜拆掉两根铁轨,并搬到彭家宅村附近的地里埋下,让敌人焦头烂额。

同时,他们连续对敌人的电线、电杆实施破坏。敌人白天修架,李洪玉晚上便带人拆挖。对敌人采用持久战、游击战的策略,你架我就拆挖,你架这边,我就拆挖那边。拆除的铁轨,有时会藏在村后的水塘里。

9月,李洪玉领导的联防大队在海陵县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配合主力地方武装,先后参与攻克白塔埠、曹浦、牛山、蔡塘、白石岭、石湖等多个据点,并迫使白石岭据点内20余名伪军缴械,拆除铁轨和枕木多根、电线数百斤。

坚持斗争

有力地打击了顽敌

李洪玉对陇海铁路线的破坏,一直坚持近4个月。期间敌人连临时通讯线路也无法架设,日夜无法通车。牛山———阿湖———石湖区间电话不通,敌人白天在铁路上通行时很害怕,夜晚根本不敢通行火车。

李洪玉带领民兵采用拆铁轨、卸夹板、拔板道钉、锯电线杆等办法,破坏敌人运输线路,致使敌人无法正常运行,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此后,一直坚持到1946年1月上旬,陇海东段铁路解放时,才停止活动。

李洪玉荣立二等功,获得火车头银章一枚(一等功为金质,上有飞机)。后来,银章钉在长子李运法(当时约4岁)帽子上,外出玩耍时,不知被何人摘去。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曾派人征集奖章未果。

李洪玉因病于1997年去世,但他生前的这段抗日故事,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关链接

其人轶事

李洪玉擅长扬琴、会说书。1938年2月,参加了东海县抗日救亡宣传队,随宣传队到各区公所驻地及大集镇演出节目,宣传抗日。

1941年5月,出席在羽山西边山西头村召开的路北各界人士代表大会。8月,出席在涝枝召开的路北抗日人民代表大会。

1941年12月,为配合沂蒙山区反扫荡,李洪玉带领徒弟参加了教导二旅老四团拆挖铁路的行动。同时,还配合地方武装,对陇海铁路从牛山到阿湖的电话线实施破坏,烧毁木桥。

1942年10月,带领徒弟和武装人员配合主力拆除牛山至阿湖的铁轨。

1944年7月,山东分局书记、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病情较严重,需要到上海医治,李洪玉带领居住在苏鲁交通线沿线村庄的武装人员保障了路北段的安全畅通。

1944年8月,参加县委书记李克、县长铁秋、武装科长曹文华指挥的炸翻张谷桥日寇铁甲车行动。

本栏目开设期间,如果您有线索,可以及时提供给我们,我们将与您一道回忆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本栏目联系电话:18861317285

电子邮箱:lgrnn2008@163.com

QQ号:657540286

微信号:lgrlxj2014

本栏目由市教育局、市革命纪念馆、苍梧晚报共同主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