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京海 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近期热播的《沉默的荣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吴石在接受审讯时称:“如今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中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多数人心中存在派系之见,少数人心中装着党国,唯独没有人民。”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国民党统治丧失民心的本质,同时也凸显了“心中有人民”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五卷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我们新时代更好践行初心使命、推进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夯实执政基础。“人民至上”是第五卷的核心价值导向。总书记着重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坚实底气。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其根本在于始终将人民置于心中至高位置,与人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新时代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过程中,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要位置,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能够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强化党的建设,保障人民利益得以实现。党的领导是达成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第五卷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全新且更高的要求。强化党的建设,务必将政治建设置于首要位置,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惩治腐败行为,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唯有强化党的建设,方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障人民的利益切实得以实现。
三、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增进人民福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达成人民福祉的关键路径。第五卷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安排。推进治理现代化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将人民满意当作衡量治理成效的根本准则。要健全治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程度,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历史给予我们启示:任何政治力量之价值坐标,最终皆需回归至“人民至上”这一根本要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引导与实践途径,身为智库专家,我们需深入研习第五卷,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之发展思想,为达成人民对美好生活之向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