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顺其自然”的110万元捐款,落款“其其”。从1999年起,“顺其自然”坚持每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今年已是第27次,累计金额高达1796万元。根据他(她)本人的意愿,20多年来,宁波市慈善总会一直坚持将善款用于助学、教育方向,通过各类媒体对每一笔善款的使用进行公布。(11月20日央视网)
隐名捐款,“顺其自然”张扬最质朴、最纯粹的慈善。虚构的地址,虚拟的姓名,每年的11月下旬或12月初,总有一份特别的爱如约而至,也总能吸引人们好奇、崇敬和追寻的目光。做慈善,不需要掌声;帮助别人,不需要被看见。“顺其自然”捐款信件每次都用不存在的地址,落款多是“顺其自然”,也有“顺顺”“顺其”“顺然”等。诚如“顺其自然”汇款时曾附信所言,“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不显山不露水,不求名不图利,爱心自然流淌,善举触动人心,正是慈善最真实、最纯粹的模样,有如冬天里的春天,不只温暖着受助者,也温暖着整座城市,温暖着社会大家庭,温暖着所有相信善良、珍惜善意的人。
善贵有恒,“顺其自然”传递既笃定又执着的善念。有道是,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固定的时间、稳定的频率、逐年递增的数额、始终如一的隐名……“顺其自然”以近乎仪式感的坚持,隐姓埋名、不求回响,已经坚持二十七载之久。这份对公益慈善的坚持和坚守,照亮了无数寒门学子的前路,更映照出一种稀缺而珍贵的精神定力。人们期待揭开“神秘好人”的真实身份,显然绝不只是出于好奇心,更多的是发自心底的敬意表达,也从侧面显示出好人受尊敬、善意被善待、慈善公益契合公众内在诉求这一朴实的社会价值认知和道德崇尚。
见贤思齐,“顺其自然”引领社会向善向上的风尚。“顺其自然”20多年的隐名捐款,一次次叩击我们的心灵,唤起广泛的爱心共鸣和美德共振,引领社会向善、向上的文明风尚。自2009年起,“平安女士”向海曙区慈善总会累计捐款68万元;自2019年起,“称心如意”每月月初都会向慈溪市慈善总会“一日捐”平台捐款,善款金额超5.6万元……从“顺其自然”到爱心之城,隐名捐款在宁波成为一种风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爱心群体,总额超过5000万元。不只“顺其自然”,也不只在宁波:15年匿名捐款30万的浙江“兰小草”,弥留之际嘱咐妻儿“一定要多做公益事”;江苏“莫问随”“吴名”等更多匿名捐赠的故事,时常打动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召引着我们。
“顺其自然”到底是谁?有人猜测是当地企业家,有人认为“顺其自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熟人自发成立的爱心组织,也有人觉得“顺其自然”是陌生人之间的爱心接力……尽管“顺其自然”身份一直是个谜,但他(她)的故事却启迪、激励我们,从“顺其自然”到“见贤思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顺其自然”,做投身公益事业、崇尚向善行善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汇聚更庞大的慈善力量,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