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革命圣地延安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10月29日,以“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这里举行。这场盛会如同一束光芒,穿透城乡二元结构的迷雾,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建设文明乡风,需坚持塑风与育人相结合。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为46478万人。推动乡风文明,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通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同时,要着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尚。
建设文明乡风,需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乡村文明,包含着农耕文明积淀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让它们成为涵育乡风的重要资源。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文明要素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载体和形式。积极建设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完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融入日常生活。
建设文明乡风,需实现外力与内力相促进。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社会的参与是重要推动力,但归根结底,农民群众才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鼓励和支持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示范效应。通过民主协商、群众评议等方式,让群众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评判者,使文明乡风建设真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持久的内生动力。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新的起点,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让文明乡风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守住“乡愁”,又握紧“未来”!(苏莘)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