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扩大服务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新刚需”


商务部等9部门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

当前,服务消费正日益成为我国城乡居民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加速跃迁,下个馆子、看场电影、出门旅游等服务需求,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新刚需”。这不仅反映了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更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更趋多样的向往。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既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其巨大潜力亟待释放。


扩大服务消费,必须多措并举打出政策“组合拳”。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能够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潜力。通过财税杠杆精准撬动、金融活水持续灌溉、监管创新打破壁垒,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多措并举重塑产业格局,引领亿万消费者生活方式升级,将促进从“政策找企业”的精准滴灌到“体验促消费”的良性循环。


扩开放、优供给,是满足服务消费“新刚需”的关键路径。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能够提供差异化、高品质服务供给。有序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相关业务开放,吸引高端要素落户我国,既能丰富国内服务供给,也能以良性竞争带动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内外双向发力,才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真正实现以开放优化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


创新拓展消费场景正当时。要积极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支持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推动布局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幸福友邻等服务消费场景,能够有效促进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加快应用,为服务消费注入新活力,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营造“服务友好型”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消费好才能好消费。要着眼于让广大老百姓放心、安心、舒心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服务消费监管。健全服务消费领域标准体系,培育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完善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等领域标准。强化跨部门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网络欺诈等行为,畅通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推动建立事前准入、事中监测、事后惩戒的全链条穿透式监管机制,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消费获得感。


服务消费连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系着经济宏观发展的大局。多维发力政策促进、供给优化、环境提升等,将让服务消费巨大潜力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钟宇)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