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苏超”狂欢,全民健身鲜活“样板”


60396人!一场“苏超”比赛,刷新了中国足球业余赛事的上座纪录。赛事何以火爆?聚人气、接地气,既具地域特色,又有情感纽带;赛事何以动人?有激情、有冲劲,只要心怀热爱,普通人也能成为主角。全民健身沃土之上,群众赛事遍地开花。(8月8日人民日报)


无运动,不生活。无运动,不健康。2025年是《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收官之年。8月8日,第十七个全民健身日如期而至。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和促进全民健康的有力抓手。全民健身日设立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如今,这一数字攀升至37.2%。增长9个百分点的背后,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苏超”出圈,赛事举办的群众性、市民参与的广泛性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球场上,以业余球员为主的球队为家乡荣誉而战;看台上,上座率甚至赶上了职业联赛;赛场外,城市间的比拼从足球延伸至经济民生、历史文化、美食风景;网络中,各路网友用短视频、表情包为各自城市站台助威……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全民运动”到“全民健身”,从“全民欢乐”到“全民健康”,不仅激发了“全民关注”的热情,更提供了“全民参与”的机会。“苏超”狂欢是群众性体育事业在江苏大地蓬勃生长的生动写照,也为高质量推进全民健身树立了鲜活“样板”。


厚重文化底蕴和过硬场馆设施是各界公认的“苏超”破圈必要的“硬软件”。江苏省内的十三座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已成为全民健身及大型赛事的重要象征,不仅展示了城市的发展水平,更彰显了市民对体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国家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仅2024年就补助了3050个场馆。除了大型健身场馆,立交桥下也修起篮球场,街角建起口袋公园,“15分钟健身圈”星罗棋布。2024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就能锻炼身体。有温度的公共服务,推动健身门槛不断降低,也见证了党和政府持之以恒改善公共服务、推动全民健身走深走实的努力。


“苏超”点燃的高涨热情,让“全民健身”从口号变行动、从赛事走向日常。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清晨的公园中,太极拳的行云流水与慢跑者的轻快步伐相映成趣;傍晚的社区广场上,篮球少年的跃动身姿与广场舞的灵动旋律交织成歌……从室内球场到户外健身区,用汗水诠释热爱,用激情点燃生活,全民健身的理念在运动中熠熠生辉。从海南“村排”到“浙BA”,从龙舟竞渡到草原那达慕……大江南北涌动的体育热情,汇聚成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一脉相承,“动”起来的中国,活力奔涌,精彩连连。(高谭)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