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盲人女博士给室友带饭的视频在网络引发不少关注。她和室友在记录日常生活的同时,还积极进行科普,许多网友表示看过他们发布的关于盲道的视频,现在已经不会把车随便停到盲道上了。盲道作为无障碍设施,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为视力障碍者提供出行便利。让盲道不“忙”、让有爱无“碍”,是全社会的义务。
盲道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元素,对于视障人士来说,盲道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他们与世界连接的桥梁。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高度重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和社会文明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要高度重视。202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要求做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维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
然而在一些地方存在乱停车、流动摊贩占用盲道、“断头路”、盲道建设不规范等现象,既侵害了视力残障群体安全出行的权利,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盲道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也衡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北京近年来修复盲道上万处,保证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便利视障人士出行。上海市松江区邀请视障人士实地体验,对全区新建、改建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建议。广西南宁在视障人士过街需求集中的区域,增设配备智能助盲系统的爱心斑马线。天津道路建设采用“隐形化路井”处理方式,使盲道铺设更加人性化、标准化。四川泸州、海南三亚等地执法部门常态化开展违法占用盲道专项整治行动,保障盲道畅通和行人出行安全,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文明。
关爱全国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群体,一个都不能少。于城市,盲道是视障人士的“生命线”;于政府,无障碍环境是民生工作的“温度计”。让我们一起来帮“盲”,让“忙”道变回盲道,让阻碍变成有爱。(陈斌)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